中国报纸传媒网- 十年后的新闻业:受众的变化和一张网

网站首页 报纸刊例 媒体资讯
区域市场 媒体对比
报纸折扣 媒体平点
报纸简介 电 子 报 报业集团 排 行 帮 报纸分类 投放指南 行业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传媒广告网报纸传媒行业分析 → 十年后的新闻业:受众的变化和一张网 · 网站访问量: 1522723

十年后的新闻业:受众的变化和一张网

作者:佚名  来源:《青年记者》杂志  发布时间:2010-10-8 21:20:00

    何其聪 朱继东

    早晨起来,边洗漱边听着卫生间一个小显示屏上的某网站的昨日新闻汇总和今日各大媒体的要闻联播;吃早餐时,通过和互联网连接的电视把昨晚没来得及看完的电视剧找到,边吃边看;去单位的车上,通过可无线上网的手机继续把昨晚没来得及看完的电视剧看完;到了单位,打开电脑看看人民日报和当地日报的电子版的前几版有什么重要新闻,同时观看一下当天的股市行情预测……这就是十年后一个普通上班族一天生活的开始,远离了报纸、广播甚至单纯的电视,三网融合的全面推进使得我们想要听、看的一切都通过一张网紧密连接,而家里、办公室、身上的众多显示终端只是这张网的一个载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网”并不是现在人们所简单理解的互联网,而是未来三网融合所形成的终极网络,即是由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通信业务的综合性、超级性能网络。

    当然,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和三网融合脚步的日趋加快,并不是一夕之间造就的,早在2006年,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和完善宽带通信网,加快发展宽带用户接入网,稳步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商业化应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特别提出要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时至今日,在如此多政策、技术等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三网融合的浪潮想不汹涌澎湃都困难。不过,我们更关心的不是三网融合本身,而是三网融合的进程将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受众的行为和思想方式,进而影响未来的传媒格局甚至社会变革进程。

    受众接受信息方式彻底改变

    所谓受众,简而言之就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络媒体的兴起更是使受众的范围越来越大了。尤其是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中国新闻媒介越来越重视受众、贴近受众、服务受众。而三网融合的十年之后,则是一个真正以受众为中心的时代。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曾这样解释:受众参与传播就好像在自助餐厅就餐,媒介在这种传播环境中的作用只是为受众服务,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信息)。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换句话说:“这个理论假设的中心是受众。它主张受传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决定的,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和愿望。”在十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媒体人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三网融合的大潮中,把受众看作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只能是自取灭亡,以受众为中心的观念必然替代以传播者为中心的观念,这种观念转变符合世界范围内传播观念发展的规律,是现代化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新闻改革的必由之路。

    1.受众接受信息从弱势失语到强势对等

    无论是“魔弹论”还是“有限效果论”,都是从传者出发考虑,受众要么被看成毫无抵抗之力的靶子,要么被看成麻木、无动于衷的看客,完全没有考虑受众接受信息所具有的主动性和个人体验。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兴起,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作为信息单向接受体的被动局面彻底改变。在人类传播史上从来没有哪种传播媒介的受众像网络受众那样可以完全摆脱对媒介的依赖而成为自由主动地从媒介中获取信息的自由者。①

    2.受众媒介接触习惯从单一媒体转向融合媒体

    如果说以前阅读报纸、收听广播、观看电视和网上冲浪是一种合乎媒介传统的受众接触常态,而随着3G移动技术推广和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融合媒介必然成为一种可以满足受众各种信息需求和感官享受的超级生活必需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0年1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用户在进行网络视频消费时确实影响了对传统电视媒体的收看时间,有66.8%的网络视频用户表示,由于经常观看网络视频,与其以往相比观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减少,其中有23.7%的用户表示现在基本不使用电视收看电视台的节目。56.7%的网络视频用户认同对互联网的依赖要超过电视,其中有26.9%的人对这一描述非常认同,竟然有3936万网络视频用户已经把网络视频当作视频消费的唯一渠道,彻底不再收看传统电视节目了。融合媒介正在挤占单一媒介的生存空间。

    手持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电子报纸正在成为一线城市年轻人热衷的媒介消费产品。不久的将来,更全面、发达的融合媒介会占据全国乃至世界传播市场,而传统媒体可能逐步被融合媒体完全替代。以报刊为例,也许不少人不愿承认,尤其是很多报刊媒体的从业人员更是不愿承认这一天会到来,但这确实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十年之后,当前80%以上的报刊可能已经消亡,剩下的少数报刊也大都变成了其自身主办的一家专业网站的一部分,读报成为一种奢侈和怀旧。即使对于被逼订阅的一两份报纸,也只是在看显示屏眼睛累的时候匆匆翻上几分钟。绝大多数报刊、电台、电视台变成了门户网站的内容供应商,所有的精彩内容都可以在网上查看,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与现在相比整体发生颠覆性改变。

    3.受众信息接触习惯的后现代化

    随着超级网络对于所有受众的一统天下,受众在逐步接受三网融合带来的高科技与便捷之外,原有的信息接触习惯也会受到超级网络的冲击。例如,在相对纯净的阅读环境下,传统报纸阅读相对更加深刻、更富于个人经验,但会耗时更久。而在超级网络中,纷繁复杂的阅读环境不可能允许受众安静阅读,而是会承载更多的休闲娱乐功能,新闻会以形象生动、浅显易懂的图、文、流媒体视频并行的方式取代言简意赅的传统文字表达。与改变相适应的是,读者会乐意阅读,但是会更减少阅读时间并降低阅读深度。这最终可能会导致受众对新闻标题的过度依赖,或者阅读一张报纸所用时间从1个小时降至5分钟,大大降低对阅读的思考乐趣和个人经验,而仅停留于感官接触层面,这种受众虽然还是报纸读者,但已经和超级网络形成之前的读者有本质区别。

    美国后现代主义重要学者詹明信曾经指出,后现代呈现出“平面感(深度模式削平)”、“断裂感(历史意识消失) ”、“零散化(主体的消失)”、“复制(距离感消失)”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恰好与后三网融合时代的受众信息接触习惯相吻合,无时无刻不体现出该时代个人的思维与行为的后现代社会性。

[1] [2] [3]  下一页


<十年后的新闻业:受众的变化和一张网>-: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报纸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