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邱永峥:战地记者应该常态化
曾与报社48小时失去联系
问:在利比亚,如何和报社取得联系?
答:报社要求每5个小时报一次平安,开始要求每1个小时报一次。由于是用卫星电话,要找开阔地,使用太多反而更危险。胡总(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很关心我们。由于战况发生,我们有48小时与报社失去联系,他发了不少微博,很着急,后来他自己安慰自己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们后来看了,也都很感动。
我和郝洲配合很默契
问:你和郝洲一起去的利比亚,你们如何分工合作?
答:我主要制定采访方案、整体的东西。他是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采访中,他用英语和别人沟通比较多一些。
在前线,要有个相互掩护。一个人采访时,另一个人必须要看周围动静。这是绝对的,否则的话会出大问题,而一旦出现大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两个人能够做到非常默契的程度。
而且,他摄影还可以。除了文字,现在记者必须会摄影,“有图有真相”,还要会摄像,为网站视频做准备。
另外,除了深度报道,我们还要通过现代化传输方式,把新闻给传输回来。在前线就我们两个人,要做的事很多。
中国记者不能缺席
问:你如何看待“战地记者”这个称号?
答:国际事件中表现最极端的形式是战争与冲突。我两年前来环球时报工作,它主要做国际报道。再加上它有战地报道传统,这个平台给我很多机会。
两年下来,我和同事去了不少战场。战地记者在中国很神圣,可能会带来很多光环,其实没必要。在国外,见过很多战地记者,男女老少都有。在班加西前线,有西方美女记者,多的是。她们所在通讯社实行轮换制,到这一个月后,又走了,换下一拨。
这给我一个很深的感受:战地记者应该常态化。战地报道没必要冠以很高的帽子,它只是报道的一个领域。在中国,之前走出去的记者少一些,现在慢慢多起来。
我个人很不喜欢战争,但是战争发生时不应该缺少中国人的声音,中国记者不能缺席。哪怕代价再大,应该有中国媒体站在第一线,以中国人的视角,以中国人的观察,带着眼睛和耳朵。
不需要西方媒体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自己去看。因为没有人会替你关注什么,西方媒体记者已经预设了很多立场在他们的报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