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商报总编鲍剑:做最有价值的新闻媒体
访华商报总编鲍剑:做最有价值的新闻媒体
《华商报》自1997年改制、改版以来,已经走过了13年的历程。在这13年里,《华商报》始终尊秉“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的办报宗旨,近年又提出新的办报理念:民本为魂,民生立报;平民情怀,大报风范;新锐、理性、善意、建设性。宗旨和理念决定报纸的方向,《华商报》正是在这样的宗旨和理念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到了今天。
华商能取得今天的成果,体制、机制、人才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报纸的主体:新闻。华商的新闻是如何打造的?有哪些特点?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华商报》是如何生产和奉献最有价值新闻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华商报》总编辑鲍剑。
华商的新闻价值观
《传媒》:“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一直是华商的不懈追求,那么“最有价值的新闻”华商是如何定义的?在华商的新闻实践中,是否有过变化?
鲍剑:“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这个理念是现任华商传媒集团董事长张富汉等创业阶段的领导人提出来的, 13年来一直为华商传媒集团旗下的所有媒体品类都遵循和践行的华商核心价值观。这一理念的内涵在华商有一个演进的过程。最初一般认为最有价值的新闻主要是凸显社会价值的重大报道、批评报道、突发事件、社会新闻等,集团刘东明副董事长任华商报总编辑时,曾对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进行过深入阐述,提出了新闻的社会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随着《华商报》的发展面临的地位、角色、阶段的变化,当下我们对最有价值的新闻在理解上已经由早期的凸显社会价值到四个价值共赢,并适度向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倾斜这个层次上;在具体操作上,进一步拓展了“最有价值”的外延,更加多元地理解“最有价值”的新闻,并根据我们报纸的发展所处的新的阶段,基于面向未来的考虑,确立我们需要扶持的最有价值的新闻。比如,当下我们重点扶持的就是文化新闻、财经新闻、评论、深度新闻、时政新闻、互动新闻等,现阶段,它也是“最有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因为它比重大报道、突发事件、批评报道等更重要,因为,它们没有生长在我们的光荣传统与历史中,当下他们还很弱,又特别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扶持它、支持它。
《传媒》: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华商报》特别强调坚守专业底线和新闻立场,请问在实践中你们是如何坚守的?
鲍剑:从新闻风险控制的角度,我们研究大量案例后发现,现在给报纸带来的风险主要还是专业技术不过关造成的。比如重要事实不准确,站位不客观、中立,稿件或版面处理上不够平衡等等,实际上这些都属于专业能力和水平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及时、中立、平衡、深入”这九个词,作为新闻操作中必须坚持的专业底线。只要在稿件和版面处理中严格落实好这九个词,每天报纸出问题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至于“新锐、理性、善意、建设性”,主要是结合《华商报》的发展阶段、在所在区域的地位与角色,基于某种内在的自生性需求而提出来的。华商新闻中一直有“ 硬”的传统,舆论监督报道的功能强,批评别人有时是双刃剑,对批评者的素质和本领要求很高的,张富汉董事长担任社长时就曾告诫采编人员,做新闻,批评别人在动机和初衷上要善良、厚道一点。集团总裁齐东也曾提出过“敢说话、会说话,用热爱城市的心说话”的观点,我们提出“理性、善意、建设性”,其实也等于把集团领导所提要求固化在理念层面。同时,这样做也会得到周边环境层面的回应,有利于报纸的良性、永续发展。
另外,确立“理性、善意、建设性”,也是考虑到我们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各种重量级的矛盾、命题纠结和堆积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做新闻,有时候除了考虑新闻,还需顾忌一些新闻之外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