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媒体广角 → 文章内容 → 一束火苗

一束火苗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5/1/15 17:20:28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周春梅

    周末,接到一位同事的电话。这位同事已退休多年,我刚工作时,曾和她同在一个大办公室有一两年的时间。但由于不在同一年级,年龄也相差甚远,交流并不多。接到她的电话,颇有些意外。

    她说要请我吃一次饭,并解释说,2012年她曾昏迷数小时,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抢救过来后,她就决定做两件事:第一件是向帮助过她的人表达感激;第二件是与挂念的一些老学生陆续见个面。我属于帮助过她的人,她要郑重地道谢。

    所谓我帮助她的事,她不提,我都忘了。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家人生病,她听说一个民间偏方,需要一副铜碗筷。如今的城市,哪里能找到铜匠这类手工艺人?她很是犯愁。我托爸爸在老家的乡间找铜匠打了一副铜碗筷,带给她,她非常高兴。事情已过去十多年,没想到这件事竟然还一直呆在她的心底。

    刚工作时,接触到许多长者,这位同事是很特别的一位。她没有中年人的圆转世故,倒颇有些年轻人的率直。对人对事,态度鲜明,不掩饰,也不怕得罪人。好读书,能静也能动,常独自远游,深谙“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对晚辈,并不刻意表现亲切和关怀,随性而为,喜欢的就多说说话,没有感觉的,就“不啰唆”。她说以前不了解我,这几年陆续读到我一些文章,很喜欢我的学生视角与叙事风格,才有了“同道中人”的感觉。

    我喜欢她的真诚,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又听她说起不久前与四十年前的老学生见面的细节。文革中,她插队农村,后在乡里任教,身兼数职,教语文,也教数学、英语;教中学,也教小学的音体美。在当年如此有限的条件下,她顶着压力,自学英语,再教给学生;与学生共读《红楼梦》《简爱》《牛虻》等作品,在学生的心田播下文学的种子;从城里买回排球,教学生玩,让这些乡里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了排球;清早带学生跑步,当地村民视之为“神经病”。学生敬重她,喜欢她,时隔多年,依然记得这位为他们“带来文明”的老师,特意将她接回,欢聚畅谈。这大概就是一个教师“最幸福的时光”,她这样感慨。

    做事时,只想着对人好,把事做好,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更不求回报。而受他人之恩,则一直放在心上,有机会就要回报。这样的品德,当属“温良恭俭让”之类的传统美德,经当年的革命改造与今日之“娱乐至死”,却未有减损,在学生、亲友、同事的心间,传递正直、善良与坚守这些“正能量”。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一束火苗》中,一个卖灯笼和蜡烛的孩子替一个牛倌点亮了灯笼,想象着:“我点亮的火,会到什么地方去呢?”牛倌会把火传给过路的人,过路人再传给拿着锣和鼓的山里人,让他们在火光里寻找丢失了的孩子……很久以后,孩子还忘不了自己当初点燃的那束火苗,想象着它已经传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善与爱,正如这一束火苗,传到远方,传向未来。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一束火苗>-: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 上一篇文章:泰州泥瓦匠 高端大气上档次
  • 下一篇文章:我家的八仙桌
  •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