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八仙桌

风舞轻扬
几年前,将老家父母接到城里来住,搬家时,两位老人啥都舍不得扔,左说右劝,最终还是把一张又老又重的八仙桌带到城里来。
这张八仙桌,是用上好的槐树木做成的,做工精细,桌面平整合缝,榫眼勾结牢靠,桌腿坚实稳固,连接桌腿之间的横梁边框雕刻着松竹梅兰花纹图案,一看就是下了工夫的,听父亲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唯一家产。
小时候家里穷,屋里没有像模像样的家具,唯一显亮就是这张八仙桌了。那时候在农村,不但我们家穷,其他庄邻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全村40多户人家,能凑齐好腿好脚八仙桌的,不会超过10张,所以,村里哪家有红白喜丧事的,我家的八仙桌总会被借走。
坐桌是有讲究的,一般酒席是摆在朝南的堂屋,桌缝对着屋门,每边坐2人,大家按长幼辈分对应入席,东桌面的北边为一席,为最尊贵的客人,与第一席相对的西桌面为二席,与一席相邻的是三席,与二席相邻的是四席。南北两边桌面一般是陪客席位,北面西边是五席,与之相对的南边为六席,与五席相邻的是七席,与六席相邻的是八席,也是斟酒人的席位,老家称斟酒人为酒司令。
菜肴也是约定俗成的,一般是“八碗八碟”,八碟是冷菜,四素四荤:萝卜丝、糖蒜、咸花生米、香菜、咸鸭蛋、猪肝、猪耳朵,猪舌头。萝卜丝必须放在一席面前,一席不动筷,其他人都不好动筷。八碗即:杂烩、烩皮肚、肉圆、红烧肉、甜汤、烧母鸡、烧鲤鱼、烧乌贼。第一道热菜端上来,酒司令开始斟酒,先斟一席,再是二席,三席……斟酒时壶嘴不能对着客人,斟满一人,换一次手,全部斟满后,举杯邀请大家共喝两杯酒,叫“门面杯”。然后大家分头敬酒,一般是二席敬一席,四席敬三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坐偏席的就要察颜观色,看看哪位客人没有尽兴,酒没有喝好的,就会站起来再敬几杯,这个时候也是喝酒的高潮,酒喝下肚的少,吵酒的话却多,站在后边看热闹的妇女这时也会插话进来,劝说客人多喝酒,谁的话顶不上去了,就甘拜下风,一仰脖子喝干了酒。早就垂涎欲滴的小孩乘大人忙着吵酒,冷不防上去抓几个花生米来尝。
那时在农村家家手头紧,难得能吃上一顿肉,如果哪家办喜事了,全村跟着一起忙,比过年还热闹。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动不动就下饭店撮一顿,桌子从八仙桌改成圆桌,坐位也没以前讲究了,简单是简单,但也没以前喝酒的味儿了。
那张被带到城里的八仙桌,寂寞地靠在屋墙一角,静静回忆它的过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