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只因爱 养老还得靠自己
八十年代末,有位老人为了独生子的前途,想尽办法终使其留居美国,他们约定好每年年三十晚七点通个电话。那时还很少有家庭电话,年三十,老人坐在邻居家的一角等儿子的电话。邻居诚邀老人一起吃年夜饭,老人说你们是一家人团聚,我算什么呢?
所谓父子母女一场皆因缘起爱始,但终究不能因此绑定彼此的一生。每个人都有握紧拳从黑暗投奔光明新生的勇气,就得有勇气松开手坦然面对自己的落幕。 编 者
就当他坚强的后盾好了,不要去给他添乱
有爱才完美
那天乘公交。一上车,就听见后排有位女人在絮絮叨叨讲电话:宝宝病了,灌不进去药,整夜要抱着,累得人要崩溃,早知道养孩子这么难,不如当初“丁克”好了……
在拥挤的人群中,我转头瞟了她一眼:是个年轻的女人,大概是新晋升的妈咪,眉头紧蹙过黛玉,脸色阴得要滴水。
我抓着车厢的吊环,替她暗暗叹口气,当妈妈的,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儿子三岁前,每天半夜不是要喝牛奶,就是要撒尿,我睡不上囫囵觉,白天趴办公桌上都能打盹。这还好说,揪心是在春秋换季,儿子准生病。记得有一次儿子发烧住院,我呆在医院里,一宿没闭眼。带孩子苦不苦?当然透心苦。可儿子那胖胖的小胳膊搂紧我的脖子时,就算自己肩扛手提担着烂筐,疲劳烟消云散,心里甜得没边没沿,那种感觉,没有文字能够真切形容。
其实我也是顺着大多数女人走的路走着,到了岁数结婚,当娘,是糊里糊涂,也是顺理成章,从来没想到要问自己为什么。可现在,如果有人来问,我会肯定地回答:为了爱!
曾经我的一位女友自认看破天机,说人生虚妄。我差点同意她,改变是在有了儿子以后,照顾幼小的孩子,为孩子付出爱,也从孩子那里收获到满满的爱。直到现在,我下班就马不停蹄地往家奔,只为给上初中的儿子烧顿可口的饭菜,然后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讲些好玩的事情。我告诉过这位女友,让人生变得有意义的,是人和人相互的感情,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间那种深深的依恋和爱护,经过岁月的沉淀,积攒出大把的喜悦和快乐,想起来就暖心暖肺,这是生而为人的一种红利。
眼看着儿子噌噌地成长着,什么也拦不住。他的理想高远,一心想离开家乡,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他搂着我的肩膀,说以后要带上老爸老妈一起去。这句话,说得我心里热腾腾的。可我们乡下人有一句老话:有心想着比吃好!所以,我也想好了,就当他坚强的后盾好了,才不要去给他添乱呢。
前些天,单位换新电脑,我收集的那些资料,十几个G的移动硬盘都快盛不下了。里面我建有几个文件夹:书法、烹饪、绘画、旅游、养花……全是为以后准备的,看我这未雨绸缪的劲儿头,相当足吧?!
反正等我到“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时候,是打算自己养老的。我亲爱的儿子只一个,头顶有四个老人,靠他?估计他有心也无力。我现在的邻居是一对七十多岁的老人,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大妈烧得一手好菜,大爷爱喝两口,有时还吼上几句秦腔。大妈说过,以后老得生活不能自理了,就请护工,要不就上养老院去。我感觉这也正是我将来的退休生活。
想想到那时,自食其力管好自己,儿子有空了回来看看,嘿嘿,这样也不错哦!
郑国丽
而她,也因为我们的依赖活得风风火火
养儿“还债”
一开学就拎着大包小包来我家报到的婆婆昨天跟我说,周末打算回乡下去一趟,天冷了,要回去拿几件棉袄,要带点自家种的番薯,还打电话和乡下的杀猪佬约好了,让他留几斤本猪肉和筒子骨……总之,要从乡下带来的东西一大堆。
想起婆婆自己种的番薯,我就哈喇子流了一地。那是婆婆种了几年番薯后才得出经验选的番薯苗种出来的,软糯香甜,好吃得不行。我对婆婆说,要不我们送你回去吧,这么多东西你怎么拿呢?老公爱吃的茶叶蛋,豆豆爱喝的筒骨汤,我最爱的土番薯,还有乡下的本鸡蛋、新鲜蔬菜,婆婆必是一样都不会带少的。婆婆说,不用不用,家门口乘坐的直达车,三十块钱就到了,比你们自己开车可划算多了,而且还方便。周末豆豆要奔来赶去上辅导课,你们哪里走得开?你们只管自己忙自己的。
公公过世后,乡下就只剩下婆婆一个人。几次劝说婆婆干脆和我们长住在一起,她却总是不依。亲戚朋友也劝说她,养儿防老养儿防老,也该是你享享孩子的福了,搬过去和他们一起住吧。
可婆婆总是城里没呆上几天,又想着回乡下,一颗心没着没落。
后来,我干脆成了甩手掌柜,家里头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全扔给了婆婆。家务活几乎全让婆婆给包了。婆婆不在的时候,连衣服都不敢晒在外面,冬天晒被子也只能等到周末,不然等下班回家,被子都快冻成冰了。而有婆婆在,每一天的阳光都不再被辜负。
于是一想到婆婆要走了,虽然只是几天而已,心里还是打起了鼓。我对婆婆说,妈你在乡下少呆几天,得马上回来哦,少了你我们的生活就要乱套了。
想到亲戚说的“养儿防老”,不禁讪笑。这哪里是婆婆在依靠我们,相反却完全是我们在依赖着她啊。而她,也因为我们的依赖活得风风火火。
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吧?无愿无悔,不求回报,只愿你过得平安健康快乐。
老公曾经畅想过老了以后的生活,说要和豆豆居住在一碗汤的距离。我负责带孙子(女),他负责一家人的营养膳食,让孩子们绝无后顾之忧。我笑说你怎么眼光那么浅,万一咱豆豆以后出息了,出国了呢?或者去北上广大城市生活了,难道你也跟着去?老公肯定地说,只要豆豆需要我们,我们老两口砸锅卖铁也要帮他。你看看我们自己现在的生活,家里没个老人照顾,生活将是多么兵慌马乱!
我突然顿悟,想起小时候父母为什么总是一边抱怨地叫我们“讨债鬼”,一边又甘之如饴地享受着我们对他们的“摧残”。如今,我们又把“讨债鬼”这一称呼延续到了我们的下一代身上。谁说养儿是为了防老?分明是在还债呀!当然,是幸福的“还债”。艾蓝
都说老有所依,我看不如依自己
活出自我
老家来电,农村宅基地紧张,有人愿出14万,购买我家三间旧屋,然后翻盖成新房给儿子娶媳妇。我激动得两眼放光,本是闲置的房子,这辈子都不打算去住,14万,够我添一部不错的小车了。“果断卖!”我斩钉截铁道。
“多少钱都不卖!”没想到,老公比我还坚决。我气得牙根痒,“闲着就是浪费,懂不?”“浪费也不卖,老家的房子,我还等着养老呢!”老公一本正经道。
“去农村养老?”我惊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老公摇头晃脑,一脸陶醉。我狠狠地白他一眼,“敢情你还想种地咋的?”我揶揄道。
“当然啦!春种韭菜,夏种青瓜,秋种白菜,冬种南瓜。为夫我保证你一年四季有绿色蔬菜吃。”人家有些小兴奋,看来谋划已久了。
“田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他在田边养小鸭,咿呀咿呀哦……”老公自顾自地唱起来,真是存心气我,“地——主——公!”我吼他。
老公停止说唱,“地主婆想去哪里养老呢?”他问。“当然是闺女去哪,我就去哪啊!”我无限憧憬道。“等咱退休了,闺女在哪落户,咱就把现在的房子卖了,在她附近买套房,养儿防老,我老了,不得依靠闺女呀?”我说。“哼!没有尊严!”
“坚决不去农村!”我咆哮。“坚决不跟闺女!”他吼道。
僵持了几分钟,我使出杀手锏,极力挤出几滴眼泪,然,雨点小,声音大。想着,是自己思想落后,都什么年代了,还想依附孩子,到时候孩子受约束,自己也不自由啊!
他开始哄我。其实,我已经说服自己不当“依儿婆”了。
作为新时代的“老太太”,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年轻时喜欢文字,老了我要继续文学梦;纸上得来终觉浅,我要多出去走走;我还要坚持跳广场舞,既减肥又健身,身体好一切都美好。
老公啧啧点头。“这才叫活出了自我!都说老有所依,到底依什么?依子女?依社保?我看不如依自己!”
“依健康的身体,依浓厚的兴趣,依阳光的心态!”我随声附和。
“依你,依你,都依你!”老公谄媚道,“老婆说去哪,咱就去哪。”
好吧,我承认,我被他的甜言蜜语打败啦。去农村养老,当“地主婆”。他种田来,我刺绣;我写字来,他练拳。其实,只要和相爱的人一起,清欢淡足、慢慢老去,就是幸福。 蒙蒙妈妈
养儿原是不求回报的,只要他好
远近都精彩
婆婆生有一儿一女。嘴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骨子里却重男轻女,她常说“养儿防老”,老了是要靠儿子的。此“靠”一指靠近,二指依靠。所以,俺老公大学毕业后,想随大学女友去苏南共筑爱巢,婆婆坚决不允,最后不惜棒打鸳鸯。当然,这些情报是替补队员——我后来才得知的。
结婚时,我爸妈将一套120几平米的三室两厅作为陪嫁,婆婆却执意把婚房设在他们早年购置并不宽敞的两室一厅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似乎这才是她和儿子间的最佳距离。直至我的儿子快上小学,婆婆才勉强同意我们单立门户。搬家那天,她犹如被霜打的茄子,眉眼里写满了沮丧。我安慰开导她:妈,不就是一刻钟的路程吗?我们经常回来的。
而今,情况截然不同了。我们每次回去,婆婆灿烂饱满的如同向日葵,开心乐呵地对我说:你们不在家,我和你爸天天去瘦西湖晨练,然后富春、治春、共和春,随便哪个茶社,早上一顿“皮包水”,喝早茶吃点心。晚上“水包皮”,看看电视,冲把热水澡睡觉,这日子过的,自在。她还一脸羡慕地告诉我,隔壁老林家的儿子在北京,老夫妻俩每年去住几个月。一楼的胡婆婆,儿子移民加拿大,老两口前不久去享福了,听说那儿房子大,风景美,空气好。末了,她还不忘提醒我一句:补丁以后有出息,也让他去国外见见世面。
忽如一夜春风来,婆婆的思想转变也忒快了点吧!不过,刚好与我心里的“小九九”不谋而合。
其实我原也是个老古董。老公儿子热炕头——是我人生的彩绘蓝本。可同事欣姐家的事例彻底颠覆了我的育儿观。欣姐,素日里争强好胜,偏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国内一流大学上不到,三流大学又看不上,千甄万选,跑加拿大去了。同事私下交头接耳:花钱买罪受,就她那儿子能出国?个头近1米8的大小伙子,成绩不好,生活上也是低能儿。等着瞧吧,没两天保准哭鼻子回国。可士别三日,小伙子却让我们刮目相看了。在国外学了半年即顺利通过语言关,尔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学业精进,信心倍增。再说生活上,先找的寄宿家庭帮忙料理衣食住行,后与人合租,自己洗衣烧饭。如今,清蒸红烧煎煮油炸信手拈来。欣姐时常拿着手机里姹紫嫣红的美食片片人前人后的显摆,说这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又有一说:儿子好,我才真的好。言语里浸润满满的欣慰和幸福。养儿原是不求回报的,只要他好。
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甭管人欣姐是朱是墨,反正,她满嘴吐沫关不住,我思想的一枝红杏已跟风出了墙,出了国。
回家跟老公规划儿子的远景——留洋移民。老公笑:儿子出国了,我们老了怎么办?我眼一翻:等我们老了,走的动,就国内外两边跑,看万水千山总是情,没准能成徐霞客第二,出本《补丁游记》也未可知。等走不动了,靠着儿子也好,去乡下过田园生活也行,又或N年后国家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咱就和“狐朋狗友”们进养老院,然后坐着摇椅一起慢慢聊……聊字刚出口,老公便作躲避不及状,怕我说出肉麻的潜台词——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哎,这人是有多嫌弃我?
其实我想说什么来着,儿子在,世界就在,远近都精彩。
补丁妈妈
老有所养不如老有所伴
抱团式养老
这边“十八大”刚结束,那边大姐就从荷兰给我打来越洋电话。电话里大姐抑制不住的兴奋,让我有空去周庄看看,有没有想要卖房子的村民,如果有的话,赶紧跟人家预定下来。周庄位于安徽跟江苏的交界处,一座仙人山将两省相隔,周庄就在仙人山脚下。我不得不佩服大姐的“嗅”觉灵敏,人远在荷兰,还在关心国家大事,这次“十八大”的精神里有一条,以后农民的宅基地也可以跟城里的商品房一样自由出售,先拿安徽试点,大姐说的周庄恰恰就在安徽,而且跟老家离得不远。大姐还让我问问大哥和二哥,如果乐意的话,我们兄妹几人一块买,以后老了还跟小时候一样住一块,有什么事情,还可以相互照应。其实不用问,大哥二哥早有此意,我就更不用说了。
大姐家两个儿子,现在老大定居美国,老二定居荷兰。现在大姐成了“空中飞人”,帮着小伟带完了孩子,又帮小健带孩子,虽然大姐飞来飞去看着很辛苦,但幸福快乐渗透其中。每回大姐回来,跟我们描述外国的见闻,我们都羡慕得很。至于今后的养老问题,大姐也有打算,准备将城里的房子卖了,到农村找个环境好的地方,种种花,养养草,安度晚年。
再说大哥吧,大哥家在徐州,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然后在上海安了家,大哥老了靠女儿根本不现实,自己买房是白日做梦,依大哥的话说,把这把老骨头榨干了,只够买个厕所。跟女儿住吧,仨月俩月还行,时间长了你试试,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掺和进去不是给孩子们添乱吗?大哥说等老了还是回老家,叶落归根。
二哥老了靠女儿这事还有点靠谱,女儿在句容,那的房价不是太高,买房还是有可能。但女婿家是农村的,独生子,父母的身体又不太好,老了肯定得指望儿子,这要四个老人全住在一块,今天你头疼了,明天他脑热了,孩子们分身无术啊。所以二哥说等把外孙带大,还回自己家。
就我吧,女儿现在上大学,今后在哪还是未知数,如果女儿毕业后能有去国外深造的机会,我也支持,不能因为自己而牵绊孩子的脚步。
其实父子(母女)一场,就是人生中的一场旅行,两个人的风景渐显单调,于是上苍又派来一个小人儿,让你们三人行,这个小人儿给你们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让你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渐渐小人儿长大了,你们也老了,脚步慢了下来,你们要坐下来歇歇了,终于有一天你们对他(她)说,你得自己走了,前面更美的风景在等着你。于是,他(她)在路上又结了伴,再后来,又有了一个小人儿。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
我想我们兄妹四家,在农村找一所大宅子,相互照应,算是家庭型养老院,这种抱团式养老还是有望实现的。 方 塘
俩孩子四个老人,还能指望他们养老吗
有好心态好身体才是王道
在我身边,有这么一群将老未老的人,他们是抱怨姐、后悔哥、潇洒姐……
抱怨姐的独生儿子年初结婚,儿媳妇刚有了喜,抱怨姐高兴得不行。可是,抱怨姐的亲家母突发疾病住进医院,身为独生女的儿媳正在妊娠反应期,恨不得天天待在卫生间呕吐,儿子上班忙,再说他一个大男人也不方便伺候岳母,光亲家公一人忙不过来,怎么办?不忍儿子儿媳为难,抱怨姐只好上阵。于是,亲家公值白班,抱怨姐天天晚上去医院报到,干啥?去值夜班啊!抱怨姐刀子嘴豆腐心,虽说嘴里不消停,但隔三差五就给亲家母炖鸡炖鱼增加营养。一个月后,亲家母终于出院了,抱怨姐却瘦了七八斤。前天,抱怨姐遇到我时还咧着嘴抱怨不休:“都说养儿防老,我倒好,儿子还没孝顺我,我倒先替儿子尽孝了!”
抱怨姐日子不好过,后悔哥看似风光的背后也有无比辛酸。
后悔哥的女儿从小成绩优秀,高考时考到美国一所大学就读。求学期间,小妮子与一师兄互生情愫,很快坠入情网。此师兄乃美国帅哥,女儿为了爱情,执意留在美国发展。前年,女儿携已晋升为未婚夫的帅哥回家省亲,带回若干洋货广赠亲友,并把后悔哥家的家电一律更新,让亲朋好友艳羡不已。不过,用后悔哥的话说,面子的确光鲜,但里子很不堪。多年来,女儿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中心。可如今,女儿一年回来一次,后悔哥想女儿只能通过视频或长途电话。女儿工作忙,再加上时差,一个月也说不了几句话。平时还好,一到逢年过节,别人家热热闹闹,后悔哥家里却冷清得很,其中滋味,是局外人体会不到的。后悔哥曾无比失落地说:“唉,我真不该把风筝线放那么长,现在想收也收不回来喽!!”
比起抱怨姐和后悔哥,和他们年龄相当的潇洒姐过得最惬意。
潇洒姐的情况和后悔哥类似,女儿在外地工作并成家,平日甚少回来。但潇洒姐想得开,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咱们也有咱们的天空!潇洒姐的业余生活特丰富多彩,比如说,每天晚上雷打不动去练瑜伽,再比如说,周末参加钢琴学习班,这可是潇洒姐年少时的梦想,原来照顾孩子没空,如今可算有时间了。每逢节假日,潇洒姐便会和老公一起去旅游。两口子还开了个旅游博客,潇洒姐写旅游见闻,她老公负责传照片。几年下来,两人还混成了旅游博客中的名人伉俪。
还是潇洒姐说得对,俩孩子四个老人,还能指望他们养老?调整好心态,锻炼好身体,既是珍爱自己,也是体恤儿女,这才是王道!
尘烟风起
老有所依,是无助的老小孩最渴望的
最好是“一碗汤”的距离
住家小区有条紫藤道,入秋后有对母女常在那儿做操。母亲清爽而笨拙;女儿美丽而优雅。女儿耐心地教,母亲艰难地学。“对,妈真聪明!” 女儿满眼的温柔,就像鼓励蹒跚学步的小儿,母亲傻傻地笑,怎么也记不住。“妈,你要上厕所了吧?”母亲只是笑。可女儿总能从母亲呆滞的笑容中看出端倪。在一旁锻炼的我忍不住夸道:“你真神了!怎么猜中的?”她说:“婴孩需要什么,妈妈不都知道吗?” 一句话让我热泪盈眶。以母亲之心去呵护“病成孩子”的母亲,怎会揣度不出妈妈的需求?她告诉我,因母亲头颅手术,她和丈夫辞职从荷兰赶回。她说,母亲只有一个,工作以后再找。她的话里没有爱和孝的字眼,却让我感到深情、责任和承诺。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谁也无法抗拒时光,谁都会有老成或者病成孩子的一天。那时,多么需要这样的“父母”执著相守与细心照顾。我想,等我老成孩子,如果儿子像慈父一样呵护我,那我就是最幸福的人了。
人在年轻时,真的想不到那么多。儿子呱呱落地,我就恨不得送他一副小翅膀,并努力使这对小翅膀丰满起来。我常给儿子灌输鸿鹄之志:“儿啊,这个世界大得很,你尽情地飞翔一辈子也不会有穷尽的。”儿子的羽毛渐丰,我父母却日益衰老。从来没有想过强势的母亲,会要我喂饭、洗尿裤,我崇拜的父亲会要我牵着手过马路,岁月无情地把我的父母,变成像孩子一样脆弱的老人。好在我有姐妹四人,一个“出城”一个出国,鞭长莫及,还有两个当父母的“母亲”。在我们的呵护下,老父母活得有质量、有尊严。
老父住院期间有个病友是个高级工程师,他两个儿子都在国外,难得回来。当初人人羡慕的家庭,在父母老成孩子后,成了人们怜悯的对象,父亲常让我多熬些营养汤带给他。每当病友夸老爸福气好时,老爸就笑出孩子般的骄傲,支派我和妹妹就像“大司令”,特别威风。老爸对我说:“为年别嫌白头翁、鲜花能开几年红?总会有那么一天,你也需要儿子照顾你。别张罗着让你的儿子出国,人老了,钱再多没用,得有孩子在身边!”
耳闻目睹,再三考虑,我放弃了“鸿鹄之志”。儿子大学毕业后,我们就建议他在南京工作,可儿子不甘心考到上海。虽说,有了高铁相当于同城,但是生活中细小而温暖的相互照顾,还是够不着的。儿子想念“老妈牌”饭菜,而我在腰伤发作不能动弹时,多么渴望那双强壮的臂膀。我对儿子说:“如果有机会,还是回来工作吧。现在父母家是你的大本营,等我们老成孩子,你做我们的家长。”儿子回来了,我们有了一副可以依靠的肩膀;一个肝胆相照的挚友;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电子产品总是儿子教会我们),多了一份安心、温馨与踏实。我常对侄儿外甥们说,让孩子出国长长见识未尝不可,但最好在父母衰老的时候,能及时回归。老有所依,是无助的老小孩最渴望的。
家长轮回,是血脉的延伸和生命的精彩;角色互换,是亲情的责任和神圣的义务。但这得有个前提,必须近在咫尺,最好是“一碗汤”的距离。 张 鹰
老宅、老本、老伴、老友——
有儿不如有四老
古人云:养儿防老,养儿才能老有所依。可事实让我觉得:有儿不如有四老,即老宅、老本、老伴、老友。
说到老宅,我就不得不聊聊吴老一家。吴家二老膝下一儿两女,对儿子是疼爱有加,而且儿子又为他们添了孙子,重男轻女的思想,让二老对孙子更是有求必应,以至于孙子从小就不求上进,游手好闲,惹事生非。房子拆迁,二老毫不犹豫将新房房产证写成了孙子的名字,本指望能够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二老也好有个安逸的晚年生活。
谁知,随着二老年龄越来越大,相继中风。儿子也只是在新村给他们租了个廉价的店面房,因为四面无窗,里面也没啥电器,真的是冬凉夏热。每次经过那店面门口,看到二老孤苦无依的样子,我深深感叹: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啊!等我老了的时候,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老宅。看看吴家二老,有儿有孙又如何?
说到老本,我就想起母亲住院,没几天就花掉了好几千。要知道,我从来就是“月光族”,母亲这一下子病倒,我心急如焚,总不能让母亲自己花钱吧?好歹我也得表示一下孝心啊。知女莫如母,术后的母亲第一句话就是让我去帮她到银行取钱。我推脱:不用,我有的。母亲说:行了,我还不知道你吗?母亲说着又拿出两百元说是这几天的菜钱。我晕,涨红了脸,这不是标准的啃老吗?我说什么也不肯拿,母亲又说,都月底了,我还不知道你啊!那一刻,我觉得我一定要好好攒钱,免得等我老了,连个看病钱都没有。万一我家丫头和我一样败家,我还不玩完了?想想,还是自己有老本的好啊!
说到老友更不用提了,谁一生没两三个知己啊!有人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兄弟,心有灵犀一点通是知己。等我们老了的时候,能和几个知心老友品着香茗,聊聊从前的事儿,说说现在的行情,偶尔还为某个观点的不合再争个面红耳赤,可没过多久,又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依然谈笑风生,何乐而不为啊?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某八旬老翁,一人独居。某天只因着急接一个电话,不小心被电话线绊倒。没想,摔成骨折。老友觉得此老到点都未来跟他们下棋,便去探望。门铃响半天无人应答。老友感觉事情不妙,便报了警。民警撬开门,此老已躺在地上两天两夜。民警迅速和此老远在海外的女儿联系,其匆匆赶回国照料老人。想想:正常人的生命极限是七天,若不是老友,此老岂不是驾鹤西去也无人知晓?此老有女儿,不仅有出息,在海外有房有车有公司,可又如何呢?所以说,老友不能天天相偎相伴,但却能常常相怜相依,也算得上是最美好的事了。
而老伴,则是四老中最贴心最重要的。这让我想起在《养生堂》做客的夫妻嘉宾李老和朱老两位教授。在朱老更年期的时候,她除了喝自制保肾的保健汤外,当然离不开李老的精心照顾。我就记得一件小事:李老每天回家,只要儿女不在,他必定喊朱老“美女”。他觉得这样的称呼,朱老会心花怒放,心情愉悦,对她身体有好处。他还时常陪朱老跳舞,虽然他的舞姿笨拙,甚至不踩在节拍上,而是老踩到朱老脚背上,可李老才不管,他说,老年人,最重要的就是身心愉悦,高兴就好。还是那句歌词唱得好:老伴儿是你生命的船,老伴儿是你心头的帆,不管是风是雨还是险,永永远远是你停靠的岸。
从我们感知到父母走向苍老的那一刻起,“养老”两个字就成为悬在头顶的利剑,虽说只有一老一小,相互依靠扶持,才能组成一个稳定的孝字。但儿女有儿女的生活,若我们在年老的时候能够有四老相伴,那么老年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精彩的人生呢?
雨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