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传媒业态
2011年,在微博不知不觉改变传媒生态之时,上市融资、转企改制更让报刊社老总挂念。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2011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核心工作。随着转制规程的出台,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的推进正在加速。广告是报业的命脉,今年报业广告同比仍呈上升势头,但房地产、商业零售业、汽车广告在岁末增速放缓,这又将更多的猜测带到即将到来的2012年……
本版漫画 张杨 绘
生态
微博搅动传媒圈
□晋雅芬 赵新乐
每当站在岁末年终的门槛上,我们总会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而此时回望即将过去的2011年,我们发现,中国传媒业在过去的一年并不平静。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
好的、坏的,笑过、哭过,而所有表情都被融入140个字的微博天地,这里有世间万象、有社会变迁。微博的诞生与兴起曾被认为会在传媒领域掀起一场大变革。如果说当初只是一种预测,经过2011年,一切都成了定论。
趋势 融合之年
尽管眼下微博因流量下滑、热度下降而被不少人认为正在“繁华渐去”,但微博在2011年的传媒江湖却算得上叱咤风云。6月8日,国内航空业首架以网站冠名的“新浪微博号”天航飞机升空,这腾空一跃预示着商业微博网站的竞争已经由“网上”打到“天上”。不仅于此,2011年,微博还以一种公众舆论助推器和制造者的姿态,在不自觉中改变着传统的传媒生态。
2011年,微博自媒体崛起。它所迸发出的巨大社会推动力,让我们在围观中感受到网络舆论中一股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然而,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在微博的种种乱象中,“人人都是记者”也被打上了问号。
尽管泥沙俱下,但微博从单纯的社交工具转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让2011年的传媒业催生出新一轮的媒介融合——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纷纷入驻微博平台。借助媒体官方微博与传统传播介质形成的配合与互补,不少媒体先行者在微博江湖的第一回合较量中抢得先机、尝尽甜头。而微电台在微博平台上的出现和应用,也成为2011年媒介融合的一大亮点。
温暖 公益之年
2011年称得上是媒体公益之年。而由媒体和记者发起的一个个公益活动,几乎都有一个显著特征——借助微博之力。这些自下而上的“微公益”之举,也成为很多人回想2011年时的温暖记忆。
从“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到“微博打拐”,从“免费午餐”到迎接中国远征军的“老兵回家”,现实中的媒体人通过微博将公共话题快速传播,并借助微博上的草根力量推动问题的解决。
“微公益”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互联网则将这爱心之火引燃燎原。通过微博募集善款、征集志愿者、公布筹款账目以及实现暴风扩散般的传播力,“微公益”在突破以往传统公益模式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微博对传播方式的影响和改变,而这种改变是前所未有的。
成长 自省之年
透过微博这扇窗,媒体看到了世界也看到了自己。微博网友及新闻媒体对“五道杠”少年黄艺博的围观、记者对杨武之妻不恰当的围追堵截、媒体对日本大地震的不妥报道,以及谣言四起、言辞偏激、娱乐至死等一系列被人们称为“微博乱象”的事件,都在微博和新闻媒体线上线下的讨论中得以深刻地自省与反思。
在不断的辟谣与发声中,微博在成长;在反复的批评与肯定中,传统媒体逐渐找到了自己在微博时代存在的价值,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新媒体环境下的记者又该如何当好一名真正的记者。而这些成长和自省,都是可喜的。
如果说网络世界是虚拟的,那么,在2011年的现实世界,我们也同样看到了一幅生动鲜活、改革发展的传媒生态图景:“新春走基层”以及仍在如火如荼开展中的“走转改”,让记者将身子扑得更低;国家广电总局的一连串限令,让广电媒体在2011年联手微博打响了一场中国广播电视的改革战。
2011渐行渐远,但微博搅动中国传媒生态只是开始。未来的一年,传统媒体与微博甚至比之更新的媒体形态的融合之路仍将继续。
|
新闻 | 时政 | 法治 | 地方 | 社会 | 评论 | 国际 | 港澳 | 台湾 | 华人 | 军事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视频 | 图片 | 直播 | 访谈 | 文娱 | 家居 | 互联网 | 体育 | 时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