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探寻“穆青精神”的恒久价值
探寻“穆青精神”的恒久价值
——纪念穆青诞辰90周年暨新闻名篇名记者学术研讨会侧记
“我宣誓:作为一名新闻学子,我们将以穆青为榜样,热爱祖国、勿忘人民;顾全大局、立场坚定;实事求是、深入基层;堂堂正正、别无所求,沿着穆青的足迹,肩负时代的责任,做人民的好记者!”今天,在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近百名学子铿锵有力的宣言声中,纪念穆青诞辰90周年暨新闻名篇名记者学术研讨会拉开序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新闻研究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穆青已离开人世八年了,人们至今仍然想念他,怀念他。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门成立了穆青研究中心,一次次追寻他的采访足迹。研讨会上,谈起他塑造的一个个英雄人物:焦裕禄、王进喜、任羊成……人们热泪盈眶。与会专家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探讨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穆青精神内核是什么?是勿忘人民,铁肩担道义。
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勿忘人民是穆青新闻理论中最丰富、最核心的部分。重温穆青一系列新闻佳作,翻阅改革开放以来他的许多言论和文章,不难发现,勿忘人民是他长期奉行的座右铭,是他几十年新闻实践的宝贵结晶,也是他能够写出一大批新闻名篇的“秘诀”。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谈到,穆青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全面阐述“勿忘人民”的思想是在《记者应该建立调查研究的“生活基地”》一文中。穆青写道:“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记者赖以成长的沃土,要做一个有成就的记者,必须熟悉我们的国情和民情,必须熟悉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政策,必须懂得基层社会、基层工作是怎么回事,必须懂得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自觉地建立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思想感情。”董广安认为,“勿忘人民”有着丰富的内涵:人民群众是新闻报道的永恒主体,是检验新闻报道质量的权威,反映群众呼声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正因如此,在穆青的笔下,“铁人”王进喜、党的基层干部焦裕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红旗渠除险英雄任羊成,一个个英雄人物成为时代不朽的典范和榜样。
胆识和力量的源泉
穆青是有胆有识的新闻大家。他历经了他那个时代的曲折与磨难。其中,既有战争年代加给他的艰难困苦的重压,又有建国后特定政治经济环境对他的严峻考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风帆起珠江》、《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等作品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穆青胆与识的考验。事实证明,穆青经受住了这些考验。发表于1978年3月的人物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触及了当时的一大禁区:对“文革”的态度。这篇通讯的末尾写道:“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像吴吉昌这样的遭遇,连同产生它的时代背景,都一去不复返了。”这就意味着对“文革”进行了否定。穆青事后写道:“尽管表达的方式比较含蓄,敏感的读者,还是听懂了话中的‘潜台词’的。”其胆识为常人所不及。穆青的胆识从哪里来?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丁柏铨教授认为,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从中获得的理论自觉。二是来自座右铭“勿忘人民”所包含的思想底蕴。穆青曾说过:“我们这代人尝到了老百姓保护我们、爱护我们的滋味,所以一辈子也忘不了,总怕自己做得不好,对不起他们;总是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忘了老百姓,要处处想到他们。只要永远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心里就踏实,就有抵制各种错误东西的力量。”一个记者,如果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他就具备了战胜错误和坚持真理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深远的时代意义
“热爱祖国、勿忘人民的民族情感,顾全大局、立场坚定的政治觉悟,实事求是、扎根基层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的高尚情操”,这是穆青的新闻思想和新闻生涯所凝结而成的“穆青精神”,是留给世人珍贵的精神遗产。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李存厚谈到,“勿忘人民”,就是当今我们要遵循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我们要牢记的责任意识和坚持的“三贴近”原则,要贯穿于当前开展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活动中。
正如穆青所说:“新闻工作不是轻而易举的,要想在事业上有成就,就要经得起千锤百炼,付出艰苦的代价。一个新闻工作者,为了报道的需要,哪里艰苦就应该到哪里去,哪里危险就应该出现在哪里!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
勿忘人民,铁肩担道义,这将是中国新闻人永远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