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纸传媒网- 新京报“在基层” 体现新闻的价值

网站首页 报纸刊例 媒体资讯
区域市场 媒体对比
报纸折扣 媒体平点
报纸简介 电 子 报 报业集团 排 行 帮 报纸分类 投放指南 行业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传媒广告网报纸传媒媒体资讯 → 新京报“在基层” 体现新闻的价值 · 网站访问量: 1522723

新京报“在基层” 体现新闻的价值

作者:佚名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1-2-17 13:17:00

       今年春节期间,新京报不少记者在返乡省亲之余,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社会考察,写成了大大小小20篇报道,在“记者还乡”栏目发表。
  
  这是一种特殊的“新闻记者下基层”。“记者返乡”,带着“发现”的眼睛,带着亲情和温情,贴近基层社会生活,去倾听和传达社会的真实状态和诉求。
  
  到目前为止,这些故乡的记忆归纳起来,可以形成城乡发展、文化建设、教育、民生等四大类型。应该说,这些春节时期的返乡报道,即便不完整地描绘一个当代中国的社会景别,这种景别也是真实和充满感情的。
  
  “记者还乡”系列报道或许可以称之为一次“把脉之旅”。把的什么脉?其实正是这个时代的“变化”之脉。每一个中国人都很熟悉一句话,就是当我们回到自己的故乡,我们往往会由衷地感慨“变化太大了”。
  
  这些报道中,一方面呈现出了这些社会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了在新的时代、新的情况下正在发生的“转化”。
  
  今天的中国人的确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人们的选择也往往流向了短时间内效益“最高”的环节。这才有了“大山深处关防不再”的故事,才有了“郊区农民不想种地盼拆迁”的念头,才有了“港口老街渐成记忆”的伤痕。记录这些真实故事,也包括非科学、高代价发展之后的反思。如果“年夜饭越来越简单”,但是结婚宴、庆生宴的红包越来越复杂,这样的倒挂让人们不免尴尬。
  
  好在可以从记者的报道中发现,社会也开始直面和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是捐钱修祠堂还是捐资助学?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讨论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继承传统、凝聚人心。
  
  特别要指出的是,“返乡记者”专题文章中,有近半文章是叙述乡村故事。这并非偶然,因为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乡村和农民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一道无法迈过去的坎。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或许需要在尊重农民权利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创新与转化。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新闻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才会获得全面、客观、真实的信息。如果媒体记者浮于表面、坐在屋里“策划”新闻,难以表现真实的情况,更无法满足民众对新闻信息的诉求,当然也就背离了职业伦理。“记者还乡”尽管报道的是最熟悉的故乡,但故乡真实的乡情、民意,也更容易成为深入报道基层社会的窗口。真实反映自己家乡的变化,由点到面,也能反映中国社会的变化。
  
  摄影记者们都知晓一个道理:照片拍得不够好,说明镜头离得还不够近。在中国的新闻史上,新闻人是立足社会,与社会站在一起的。远的有当年范长江的中国之西北角、近的有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没有直观感受,就难以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挑战形成完整印象;没有社会调查,也无法对未来的中国生活找到新闻命题。“记者返乡”,实际上是和新闻人认识国情、把握时代脉搏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愿意以此为起点,做更加深入的文章,让新闻更加有力。

 


<新京报“在基层” 体现新闻的价值>-: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报纸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