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数字化生存的困境与出路
都市报和互联网在相互扶助和相互竞争中走过了都市报与互联网的起步期、成长期,但可能都市报并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互联网这个与自己一路同跑的“兄弟”发展速度会远远地超过自己,且成为其扩张发展的障碍,迫使都市报向其兼容。
任何产业都是在特定的生态下生存和发展的,都市报业亦然。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的正式上网,标志着我国报业建立网站进入互联网发行的开端,1997年1月《人民日报》网络版创刊,揭开了国内报业大批上网的序幕。2005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年会通过《南京宣言》,指出“平面媒体应探索数字化生存之策,应对数字化的到来。”由此,拉开了都市报全面探索数字化生存之道的大幕,以适应报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时势。
经过15年的探索,我国报纸数字化基本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数字化出版形态,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创新。都市报也在数字化过程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并对优势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数字化生存模式。
报纸官方网站。官方网站是中国报纸,也是都市报最早的一种数字化生存形态,因其操作简单,而为大多数都市报所采用。早期多为单纯的PDF版,2005年后发展为数字版。数字报利用对PS文件的反解技术,将报纸内容反解为文本文件,并通过网络语言进行编码,从而实现文本阅读,便于文本复制和再运用,如《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均采用了这种模式。
报纸官方网站的生存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网络内容较为真实的复制了当时出版报纸的内容,且同步地数字化保存了当日出版的内容。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版式设计和版面语言感知到报纸出版者对某事的态度;报纸的设计者可以体现出报纸的态度,并引导读者向其设定的意义解码;对于广告主而言,也实现了其一次投入多次传播的目的,降低了广告传播成本。其弊端在于,因为是报纸内容的复制,会影响到报纸的发行,降低通过发行渠道而衍生的其他收益;同时,对于传播渠道而言,用户的网络带宽是其决定使用取舍的重要标准之一。
地方门户网站。一般都市报定位均在综合类,故其报道的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宏观到具体政策出台,微观到市民的生活细节,甚至可以说每一张综合类的都市报都是一份纸版的地方门户,很多都市报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不小。借势而为,开办地方综合门户网站亦是对资源的再利用。
开办地方门户网站的都市报多是在二线城市或三线城市。如《华商晨报》在沈阳举办“辽一网”、《南方都市报》举办“奥一网”、《重庆商报》与腾讯合作举办“大渝网”、《楚天都市报》与楚天网联合举办“楚天都市网”。都市报举办地方门户网站:一是扩展了其内容容量,单一的报纸版面容量有限,举办地方门户网站可以将更多的内容适时地传播出去;二是极大地拓展了都市报经营空间,最直接是增加了广告经营空间;三是加强了都市报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不管是内容生产、抵御外来竞争者的威胁,还是在广告主的定价能力方面都有相应的益处;四是可以整合媒体的优势,实现有效的整合传播,从而与广告主或其他合作伙伴实现双赢;五是增加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利于选择更优的新闻信息。
都市报办地方门户网的不足也十分明显。一是领地的扩展带来的投资均衡问题,涉足网站是一个新兴的赢利空间,但其投入巨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报网位置失衡;二是人才制约,由于网络包罗万象,故而举办门户网站,其实质就是向全媒体迈出了第一步,所以对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三是把关人跟进问题,传统的报纸生产对内容的把关容易,一般是按三审制执行,而网络传播却不然,一方面严格的审查制度会影响发布的时效,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是开放的平台,受众可以自主表达观点,如果把关人跟进不及时,可能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