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繁华的新宿小巷里一家深夜食堂
午夜12点,当墙上那座古旧的老钟响过12声之后,在喧嚣繁华的新宿背后一条小巷里,一家食堂(日语中把大众小饭馆叫作食堂)开始营业了。菜单上只有简单的几种,但你想吃的都可以点,也可以自己带食材来,老板会帮你稍作加工,这是他的经营方针。老板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中年男人,半边脸颊上有条淡淡的伤疤,仿佛在诉说着他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特殊的风格和怀旧的味道,吸引了不少客人,当然大多是需要日夜颠倒的底层劳苦大众,如歌厅陪酒小姐、送晨报的小哥等,否则谁会深更半夜来吃饭呢?大家喝着小酒,吃着自己钟情的食物,卸下一天的疲惫,谈论着经历过的趣事,或是独自品味忧愁。在深夜特有的幽静氛围以及食物的香气中,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被娓娓道来,有悲也有喜,人生百味,就被浓缩在这小小的食堂里了。
这就是根据安倍夜郎的同名漫画《深夜食堂》改编的短剧,已播放好几十集仍经久不衰。
现实中,东京这样的“食堂”也很多。我曾在南方的鹿儿岛县担任过交流员,经常被两个九州出身的朋友带到一个从鹿儿岛来的大叔开的一家叫作“萨摩”的食堂小聚。那里的店主很有意思,因姓名中有个“健”字,大家都叫他健叔。
健叔其时已年逾古稀,因为出生在南方小岛,所以自嘲“有着西乡隆盛般的五短身材”,虽然头发已灰白,但显得非常精干,干起活来也十分麻利。一谈起当年来到东京的契机,他就会面露羞涩地笑起来。原来,16岁的时候,他一直暗恋着的隔壁姐姐与很多同乡乘上了大巴,赴东京“集体就职”(当时为了吸收地方上的年轻劳力而采取的一种措施)了,刚刚初中毕业的他头脑一热,就跟着跑来了东京。为了谋生,前20多年一直在不同的料理店里打工,等手艺学得差不多了,就选了这处车站边的小巷,开了这家小店,每天从傍晚经营到深夜1点,转眼也快有30年了。
孙曼
南京人,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多年从事国际交流工作。有《匠人如神》等多本译著,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健叔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谈到鹿儿岛的樱岛火山与温泉,语气中是满满的怀念与骄傲。店里的菜单上主打南方乡土料理,清酒与烧酒也都是家乡的品牌。每次进货时,他都会格外多进一些,平价转让给来店里吃饭的同乡们。就这样,健叔的小店逐渐成为不少鹿儿岛人在东京的一处港湾。每年有几天他必定会挂牌闭店,那是因为家乡举行乡土祭礼的日子,他要回去和老家的亲友们一起张罗,年轻的时候还是扛“山车”(祭礼用的彩车)的主力呢。
健叔很爱美,小店的门口放了几个木制的长方形花盆,一年到头鲜花盛开。夏天来临时他会在门檐下挂上风铃,深秋时节他就摘下小朵的雏菊装饰在菜肴上,然后憨厚地笑道:“我这里虽是小食堂,但爱美之心可不输给大料理店哦。”他对美的体悟,点滴渗透在自然的四季风物里。谈起料理,他最佩服的是中国厨师的刀工,他承认中餐是世上最复杂的美味,因为他也曾在中餐馆里干过。而日本料理第一是靠食材的新鲜度,要吃食物本真的味道,第二就是靠料理人的情感与匠心,有了这两样,做出来的菜会不一样。“当然我这里算不上是什么高级料理,只是美味的家常饭食罢了。”他说。
我们问他,你千里迢迢地追到东京来,与那位邻居姐姐后来有没有下文了呢?他说没有,她根本都没正眼瞧过我。谈到家庭与孩子,他只淡淡地说了句,都有过。他感叹于时代的飞速发展,说“我们小时候,到东京来要坐一昼夜的火车,而现在九州新干线都开通好几年了!年轻人几乎不能理解我们那代人的乡愁了吧。”
有趣的是,问健叔是否看过《深夜食堂》,他却摇头说没有,然后嘟囔了一句:“不用看,我的食堂肯定比剧中的更精彩。”有人拿手机放起了《深夜食堂》的片头曲,那是一首爱尔兰民谣,“夜太短而故事很长,愿你我都有清亮面容……”沧桑的嗓音,充满了韶华不在、繁华已逝的惆怅,健叔听着听着就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