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时事聚焦 → 文章内容 → 2011年新闻界十件大事

2011年新闻界十件大事

作者:佚名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1/12/22 20:45:48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1.浓墨重彩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90周年华诞。各类媒体围绕主题,刊播新闻报道、理论阐述、评论文章、史实展示、文艺作品,集中推出了一批重点专栏、专题、大型系列报道、纪念特刊、访谈等,浓墨重彩地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90年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大力宣传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大力宣传各个时期各条战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突出贡献,营造了隆重热烈、欢乐喜庆、团结奋进、科学发展的舆论氛围。报道用有力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专家点评: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党90周年报道突出了时代性和新闻性,着眼于当代国际社会对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关注点,全面回应国际舆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前途命运的关切,并且注意与当前发生的各种国内外事件相结合,新闻报道视野开阔、思想深刻,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可以说我国的新闻媒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报道中,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各显神通,取得了巨大成功。 (记者 方莉整理)

 2.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记者夏侯昭珺(右一)在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芙蓉山脉深处,采访在山区检查线路的中国移动韶关分公司助理工程师钟海滨(左一)等维修人员。 何国安摄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会上指出,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新闻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踊跃参加,走进基层渐成风气,新闻报道新风扑面,新闻队伍得到锻炼。编辑记者们加深了对国情的了解,增加了基层体验,增进了群众感情,进一步提高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新闻媒体纷纷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专家点评:庞元正(中央党校哲学部原主任)新闻传播工作本质上也是群众工作,是党的整个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基层,深入实际,服务群众,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新闻战线活动,“走转改”强调走向基层,转变作风,改变文风,恰恰是我们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记者 方莉整理)

   3.“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

    去年11月启动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今年继续深入开展。各新闻单位积极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查自纠,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管理,加强自律规范,健全采编工作制,全面落实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坚决治理虚假报道,同时教育引导新闻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提高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确保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遏制了虚假报道,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给予了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专家点评:刘鹏(《新闻记者》杂志主编)在全国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之时,我们有必要对虚假新闻这个老问题,结合当前传媒生态的种种现实特点,加以考察和分析。真实报道才能赢得受众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担得起“历史记录者”的时代责任。(记者 方莉整理)

  4.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全面推开

一位上海市民在选购报刊。CFP

    201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印发,明确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6月,中央召开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改革工作,明确了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四项任务”。8月,《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基本规程》出台。首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单位转企改制2011年底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将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

    ■专家点评:郭全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战略运营部副主任)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能有效地解决报刊出版单位数量过多、实力过弱、规模过小等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改善产业结构和强化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大发展大繁荣。(记者 韩寒整理)

 

 

    5.中国记协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举行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10月28日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代表党中央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中国记协在团结和组织广大新闻工作者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部署,开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新局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新闻宣传工作任务,团结广大新闻工作者,当好党领导新闻宣传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记协领导机构,田聪明当选新一届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被推举为名誉主席。

    ■专家点评:张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我乐见中国记协成为温暖的“记者之家”,一方面引导青年记者们熟悉国情、精通业务、增强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不断激发新闻工作者长期从业的热情,让他们觉得新闻事业是值得为之付出终生的事业。(记者 韩寒整理)

 
 
    6.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设立
    2011年5月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设立。其主要职责包括落实互联网信息传播方针政策和推动互联网信息传播法制建设,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负责网络新闻业务及其他相关业务的审批和日常监管,指导有关部门做好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网络出版等网络文化领域业务布局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工作,负责重点新闻网站的规划建设,组织、协调网上宣传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网站,指导有关部门督促电信运营企业、接入服务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等做好域名注册、互联网地址(IP地址)分配、网站登记备案、接入等互联网基础管理工作,在职责范围内指导各地互联网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专家点评: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影响巨大的新兴媒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适时成立,意义重大。作为我国互联网管理的一个重要机构,它对中国互联网的有序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张芃整理)
  7.新华社成立80周年
新华社新闻大厦 方学辉摄
    2011年11月7日是新华社成立80周年纪念日,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并讲话。新华社前身为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1937年1月在延安改为现名。新华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反映海内外各领域新闻信息,向全世界广泛传播中国声音,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业绩、创造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专家点评:龙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面对以全球传播、移动互联为标志的新的国际媒介格局,新华社将进一步实现传统与现代、技术与内容、传播与互动的完美结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和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目标加速迈进。 (张芃整理)
   8.第21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揭晓
    10月20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86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2件,一等奖40件(含9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89件,三等奖155件。120位编辑记者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本届中国新闻奖正式增设了国际传播奖项。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反映了全国新闻战线2010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重点展示了全国新闻战线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策划,在上海世博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抗击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重大宣传报道中取得的辉煌业绩,体现了新闻战线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
    ■专家点评:柳婷婷、刘廷飞(中国记协评奖处)本届新闻奖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充分体现了做好主题宣传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典型宣传的成果、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报道的成果、加强社会热点问题引导的成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的成果和新闻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记者 韩寒整理)
   9.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
今年8月,来自中央媒体的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在延安宝塔山下接受了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资料照片
    2011年8月2日至8日,中宣部、全国三教办组织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革命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新闻工作传统教育;到农村基层体验生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和社情民意,以实际行动落实新闻工作“三贴近”原则。记者们反映,通过延安行活动,他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理解,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
    ■专家点评:尹韵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青年编辑记者走出办公室、离开网络,去革命老区和群众一起生活、一起劳动,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认识我们红色革命历史,这对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非常有好处。 (张芃整理)
 
 
    10.“瘦肉精”等报道发挥舆论监督威力
    2011年,我国新闻媒体发挥“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的作用,新闻工作者克服各种困难,深入调查采访,推出了“瘦肉精”、“有色馒头”、“达芬奇天价家具造假”、“地沟油”等报道,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凸显了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
    ■专家点评:张国斌(证券日报河南站站长)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瘦肉精”事件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提上议程,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促使人们去积极寻找如何消除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因素的途径。由此可见,媒体准确地把握监督类新闻报道潜在的社会价值,其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记者 韩寒整理)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2011年新闻界十件大事>-: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