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晨报》主流媒体成长路:十年磨砺成大报
十年来,“希望之旅”活动吸引了5000多名读者参与,捐款超过30万,捐物(价值)超过15万,进行一对一结对子资助贫困小学生达1000多人。
一篇报道改变了一个城市的细节,一篇报道解决了一个家庭的困难,《华商晨报》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并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他对媒体责任的理解。
经营:实行广告代理制度专业服务拥抱客户
自身的经营状况决定着媒体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自身发展的速度和可能,也取决于自身的经营现状和运营水准。《华商晨报》的经营理念是以自身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深度服务,强化服务,和客户共同成长。
在《华商晨报》,为了保证做“纯洁”新闻的崇高理念,也为了保证客户的利益,报社公开承诺,杜绝有偿新闻、虚假广告、不良广告,拒绝黑金交易,坚决实行广告代理制。保证了新闻的纯洁,和经营队伍的规范。
目前,《华商晨报》的全面代理制和独家代理制的科学结合,在个别行业或客户推出独家代理制,对于大多数的广告版面,则采用全面代理制。坚决维护了市场的良性发展和广告公司的公平竞争,聚集了一大批优秀广告人共谋发展。
另外,随着市场的发展,晨报更提出了“细分行业,精耕细作”、“拥抱式服务”的理念,针对市场的特征应变策略,针对客户的需要调整策划。
专业精确而灵活的运作,使得晨报广告经营得到了稳步的增长。在《华商晨报》的经营部门,不管是大客户还是小客户,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都会被经营人员认真对待。
机制:全员聘用塑造新闻理想和职业道德
从2000年到2010年,整整十年,《华商晨报》一步步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它,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同它。
这种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健全完善机制所起的作用。《华商晨报》秉承《华商报》建立的运营和用人标准,所有人员全部招聘,实行聘任制。
这种全员聘任制的做法,让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靠才能和本事吃饭。真正做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晨报能够在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走向一个个辉煌。
为了保证新闻的纯洁,报社提出了“不收红包,做一张干净的报纸”,报社制度要求:坚守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坚决抵制有偿新闻,刊发新闻稿件一律不收取任何费用;公务活动中收的礼品、礼金必须及时上交报社,违反者,本报一律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目前,“不收红包”已经成为《华商晨报》自上而下的组织记忆。几年来,《华商晨报》始终把这条承诺作为一条“ 高压线”,并因此开除了数名收红包的记者,甚至包括个别中干和业务骨干。每次招聘的新员工在接受岗位培训时,第一项内容就是“不收红包,做一张干净的报纸”。
报社在严禁员工收受礼金、礼品的同时,重在通过配套制度的建设,鼓励员工依靠岗位致富,多出精品。报社考核中日日有点评、月月有讲评、年年有重奖。
正是有着这样一整套完善、科学、积极的奖励和惩戒制度,使各个环节上的员工都把精力和心思完全用在了工作中,使《华商晨报》一步一步向精彩迈进。
展望:打造国内一流的区域性综合传媒企业
十年前,《华商晨报》如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用锐利的姿态冲进了辽沈报业市场;十年之后,他已经开始走向沉稳和成熟。并且,那颗热爱城市的心依然热烈执着。
站在十年的路口,思考未来的道路何去何从时,《华商晨报》依然秉承这样的使命——“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 ”。
《华商晨报》关注百姓冷暖,用建设者的姿态架起百姓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华商晨报》热爱这座城市,尝试用更理智的声音去建言献策;《华商晨报》锐利敢言,监督的声音更加理智成熟。
对于《华商晨报》的广大客户,《华商晨报》坚持共同成长,共赢共荣,他始终坚持的客户导向从未改变,改变的是更加细致和个性化的服务。
面对传媒行业发展的大形势,《华商晨报》在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发展战略,深耕版面,强化报纸的言论声音;深化报网互动,加深报网融合;开通QQ平台,拓展与新读者群的交流平台;拓展读者服务热线功能,从新闻服务拓展到对读者生活的全方位服务。
未来的《华商晨报》还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略发展步伐,牢牢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为读者服务,办党和人民都满意的报纸;会抓好报社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创造晨报的下一个辉煌,为打造国内一流的区域性综合传媒企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