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及数据库涨价太离谱
此时,我们也有必要重温一份致学界声明中的观点:“学术期刊论文的消费者其实也就是生产者。学术期刊论文是在国家资源的支持下,学者们智慧与努力的结晶;而发表论文、审查论文与编辑期刊的核心价值,则是为了分享知识,促进人类的共同福祉;出版社应该促进知识的流通与传递。但是爱思唯尔公司长期以昂贵期刊价格保障其暴利,不但大大妨碍了知识的流通,也是对其内容生产者的剥削。”
上面的这些数据和观点以及爱思唯尔的所作所为告诉人们,在知识生产与传播领域,霸权同样存在。爱思唯尔经过多年经营,拥有了全球最优秀的作者、审稿人,拥有了全球最优秀的编辑,却忘记了这些人是它的“帝国”的建设者,也是它的成果的使用者。爱思唯尔不相信眼泪,但我们相信,得失之外还有公理,还有良知,还有人心向背。
丢掉幻想积极应对才是正道
在中国市场大幅度“涨价”是爱思唯尔的选择,以往发生过的情况告诉人们,又一次博弈开始了。其实,博弈始终存在,眼下,只是凸显而已。爱思唯尔又一次使自己与用户、与市场的关系失去了平衡变得紧张。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作者、编辑者与出版商之间,出版商和读者之间,谁会是强者?社会公共利益是否依然至高无上?垄断及其带来的不正当竞争是否会受到市场规则的制约?在信息化时代,无处不在的、时时流动的信息是否还只是“仅此一家”的面孔?博弈的结果会给我们答案。
历史和现实都在教我们学会市场化生存。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丢掉幻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积极应对,有谈判失败的先例警醒,也有努力获得成功的实践激励,中国图书馆界正在统一行动,为维护中国读者的权益而抗争,收获绝不仅仅是博弈的胜负。
此次联合发出的公开信是国内图书馆集体作出的第一个反应,中国图书馆界联合工作组也随即产生。集体谈判即将开始,中国图书馆系统将视爱思唯尔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
全球图书馆界对涨价过高的出版商进行抵制
2003年开始,针对Elsevier电子期刊的涨价和捆绑式销售,全球多所大学采取了抵制行动,主要包括:
2003年11月24日,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表示,自2004年1月开始将削减Elsevier期刊的品种或取消捆绑式销售协议。
2004年2月9日美国斯坦福大学,2004年2月20日美国马里兰大学等10多所大学,都对Elsevier出版社的期刊高定价和捆绑式销售政策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抵制。
通过以上抵制行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马里兰大学等退出了捆绑式销售或取消了部分期刊订购,但仍有一些图书馆在抵制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中断了与Elsevier的合同。
Elsevier不合理价格政策,也多次惹恼其旗下著名期刊的编辑——他们兼具科学家身份。1999年以来,陆续有顶尖期刊的编辑委员会集体辞职:
2006年8月10日:力主降价未果后,数学界顶尖期刊之一《拓扑学》的编委全体递交辞呈。他们投身伦敦数学会旗下,另组《拓扑学杂志》,该刊订价远低于《拓扑学》。
2008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宣布,将历史悠久的《高等师范学校科学纪事》从Elsevier手中收回,不再交由该社出版牟利。
(摘自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郑建程、赵艳、罗琪珊、李欣、鲁宁、尹高磊撰写的《世界各国图书馆应对金融危机和出版商涨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