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时事聚焦 → 文章内容 → 王细牛到底“牛”在何处

王细牛到底“牛”在何处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8/11/24 21:42:24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这是王细牛用过的3个身份证(2008年1月摄)。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杨进欣)新华社日前推出《(新华视点)“神话”的破灭》的报道,揭露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王细牛,利用假港商身份,在宁夏和呼和浩特骗了17.5亿元,而“西北第一高楼”成了烂尾楼。王细牛如此“牛气”地诈骗,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和官员好大喜功的政绩观,腐败不堪的官僚主义作风。

    王细牛并没有什么“牛”的资本,开始也不“牛”,可以说一事无成,官司缠身。但是王细牛能够在宁夏和呼和浩特“牛气十足”,关键是抓住地方官员急于出政绩、急于上大项目的心理。53亿元巨额投资、“西北第一高楼”的空头支票,在地方政府那里升级为“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项目”,背后是地方官员凭借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飞黄腾达的深层目的。

    王细牛能骗住众多企业和群众,在于一些地方官员撑腰和摇旗呐喊。在社会上对王细牛的骗局有所警觉时,一些官员还在不同场合为其撑腰造势,导致更多的企业和群众上当受骗。一些领导在发现王细牛行骗后之所以不举报、不制止,就是因为自己已沦落为王细牛施展骗术的“道具”。

    王细牛能够胡作非为,还在于地方政府和官员对国家和人民财产不负责、行政乱作为的作风。地方政府在没对王细牛及其公司做深入调查情况下,就轻率炸掉只建了4年的公安局11层指挥大楼为其项目让路,还美其名曰“西北第一爆”,暴露出他们滥用职权的官僚主义作风。

    王细牛能够一路绿灯骗下去,还在于他拥有70多道“光环”和荣誉称号。比如,烂尾楼工程居然获得了原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颁发的“中国优秀工程”。光环和荣誉称号为王细牛实施骗术打开方便之门,有关方面有钱就给荣誉称号的做法也到了该终结的时候了。

    王细牛的罪行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要消除“王细牛们”今后生存的土壤,还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大对腐败官员的问责力度,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责任人更要依法处置。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王细牛到底“牛”在何处>-: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