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龙潭坍江段今天17时前恢复供水

本报讯 11月18日16时40分,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三官村三江河口上游,长江主航道江滩发生坍塌,形成了大窝崩,200米长的主江堤遭到水毁,花园水厂取水头也塌入江中,影响到2万多人的饮水。昨天上午,南京市市长蒋宏坤在现场检查江岸恢复工作时,要求紧急调集消防车送水,将因坍江给当地群众用水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省水利厅、南京市水利局、栖霞区委区政府等部门有关负责人现场会商后要求,确保今天17时前实现正常供水。
坍江地段的住户早就搬走
据介绍,11月18日16:40左右开始的坍江险情,发生在长江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三江河口上游三官村友庄圩段江滩,崩塌长约340米,崩进约230米。到了19日凌晨,主江堤也相继发生塌方,长约200米的主江堤及堤顶高压电线杆、花园水厂取水头等已塌入江中。
经了解,坍江发生的地段属南京龙潭港七期规划港区,圩内居民早已拆迁,无人员居住(如图),由于当前长江(下关)高潮水位在吴淞6.0米左右,低于圩内地面高程,圩内没有进水。
江水变清也是坍江原因
昨日,南京市防办发布了此次坍江的初步原因。经过测量船水下现场测量,以及历史资料对比分析,发生坍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崩岸处在栖龙弯道的下端,是三江口向仪征水道的水流过渡段,此处水流紊乱,当处于中低水位时,水流贴岸流淌,经过不断冲刷,水下岸坡变陡,防冲的能力不足,导致水下岸坡不稳。其次是崩岸的地方处于2007年结束的长江二期整治工程护岸加固段的尾端,江岸防冲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近年来长江清水下泻,江水含沙量不到多年平均含沙量的一半,这样,水流的挟沙能力增强,打破了原有的深槽冲淤变化的规律,加上水流以冲刷为主,抗冲能力薄弱的地段容易形成坍塌。
将抛25万方石块“填窝”
目前省及南京市已拿出了治理方案,稳定三江口节点,防止岸线坍塌。一个是应急方案,一个是防洪堤恢复工程。初步确定要治理2500米的江段,要在崩岸附近抛下约25万立方米石块填补崩塌的岸窝,具体方案经完善后将报省市政府批准实施。为防止可能发生的进一步坍塌险情,并为下一步实施治理做好准备,省防指已紧急调度块石等物资材料赶运现场储备。
受到影响的龙潭街道花园水厂每天的取水量约6000方,承担龙潭地区居民和龙潭港区共约2万人的用水。现栖霞区政府已投入8辆消防车和洒水车应急送水,解决龙潭地区居民用水需求。省市有关部门经过会商,要求抓紧修复自来水厂取水口,确保21日17时前实现正常供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