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上的光环只是人们的臆想

对话曾经的“海迪姐姐”、现在的“海迪主席”
![]() |
童年的张海迪。 |
![]() |
1983年5月,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 |
![]() |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海迪提了很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提案。 |
![]() |
张海迪近照
刘军 摄 |
初识海迪,很容易被她吸引。人淡如菊,笑靥如花,爽朗纯真的声音,就像邻家大姐姐般亲切。如果不是她苍白的脸色,不是那个束缚着她的轮椅,谁也不会想到她被疾病困扰48年之久,几乎每天都挣扎于病痛中。
海迪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榜样或者偶像,她说,“千万不要在我名字前加任何前缀,我就是海迪。不是雷锋,也不是保尔。”然而,今后她不得不面临一个新称呼——“海迪主席”。在11月13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她被选举为中国残联的新任主席。
她说:“我无法控制那个以各种宣传形式存在的海迪,但我能控制本我的海迪。对于瞬间的辉煌来说,痛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人要做到宠辱不惊。这么多年来,我喜欢繁华过后的淡泊,永远做一个平凡的人。”
吟唱青春 痛苦是一门课程
在海迪的博客空间里,记者看到很多老照片,其中还包括上世纪80年代初的宣传图片,那时候的海迪,戴一副黑框眼镜,手里拿着本子和笔,淳朴憨厚。
“那时候的样子多么傻啊!”她笑着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当时那一代青年对学习对未来充满热情,很多人真的是把一天当作两天用,自己也常常学习到天亮,一心就想拥有更多的知识为社会服务。“那个时候,真的是心灵纯净,理想高远,对未来充满期待,现在想想还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也许是这种激情的作用,多年来,她几乎每天都在与病痛相伴,但却比有些健康人过得还有滋有味。她画素描或油画,她唱动人的歌,她登台演出缥缈的《轮椅上的梦》,她深夜3点多看世界杯足球比赛,她参加女子气手枪射击比赛,她甚至还尝试过驾驶汽车……海迪的生活似乎每天都在悄悄变化,每天都有欣喜的收获。
对于残疾带来的痛苦,她说,这也是一笔财富。“疾病给了我很多痛苦,但这痛苦的过程也产生了精神财富。这个过程是一种历练,精神的、品格的。痛苦是一门课程,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读完它。如果每天细细品读,总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力量和智慧。我不把病痛当作敌人,而把它当作我朝夕相处的朋友。终身与病痛相伴的人会对外部世界更宽容,也把人世的纷争看得很淡泊。病痛也让人思考崇高和英雄主义,并以这种心灵中的无畏击溃自己脆弱的精神。我从不诅咒疾病,因为它是一种自然的存在,也是对健康生命的一种比照。我想,也许病痛是生命的另一种滋味。”
疾病作伴 走上笔耕之路
1983年,海迪拿起笔,开始了笔耕之路。
这真的是一场战争,一场既快乐又痛苦的搏斗。长期伏案,她的胳膊肘部磨起厚茧。在写长篇小说《天长地久》时,她的腿严重骨折,医生给她戴上支架,要她整整躺三个月!
那时,她忽然感到绝望——完了,一切都完了,已经开始写的新长篇的思绪早已经不翼而飞,剩下的除了痛苦,还是痛苦……
但在绝望的谷底,升起的却是熊熊燃烧的生命火焰,海迪再次战胜了自己。
“人就是这样,身体越是痛苦,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困惑就越强烈,这是一种由痛苦、迷茫、坚韧等凝聚起来的力量,它让我一次次坚持了下来。”海迪说话时微微侧着身子,用紧握着的右手支撑着身体的重量。她很怕别人看她的右手,因为长期依靠它的支撑,已经变得有些粗糙,手背的几个关节处还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而她的左手却很细腻。
忍受着如此的痛苦,她创作了近两百万字的作品,至今已出版《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等长篇小说、多部散文集以及翻译作品。
不问虚名 只想做实在事
很多人觉得海迪近年来沉寂了,越来越少在公众面前露面,也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对此,海迪笑着说,我是一个专业作家,本职工作是写作,写作是幕后的工作,我不是演员,为什么要站在台前呢?
“过去,我是平凡的,现在和将来也一样,但是我要保持非凡的创造激情。我愿意靠自己创造生活,而不是靠虚名活着。”海迪的神情温和而坚决,“我希望写出好作品,也能够尽心尽力为残疾人兄弟姐妹多做些事情。”
的确,多年来海迪不计名利为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残疾人问题而呼吁。平时,只要有残疾人需要她的帮助,无论多忙,她都会欣然答应。她曾为很多残疾人的书写序言,为四川灾区的孩子们捐款,为残疾孩子解决入学问题,她还多次在政协会议上呼吁建设无障碍设施,给老人和残疾人的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对话 张海迪:
我很幸运,品尝的痛苦多一点
谈疾病:一般不治疗,
只吃些常规药
记者:很多人关心您的身体,最近您身体还好吗,平时要做治疗吗?
海迪:我的身体还可以,患病已经48年了,每天依然要克服很多麻烦,忍受各种痛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品尝痛苦。品尝了痛苦,才会懂得什么是幸福。人生总会有各种滋味,我很幸运,品尝的痛苦比一般人多一点,这就铸就了精神的坚强。对于一个残疾女性,没有什么比坚强更重要了。我的病一般不做治疗,我只是吃一些常规药,维生素B族,有时候吃一点钙片。因为病程长了会缺钙,再就是年龄大了钙流失。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精神要健康明朗,不惧怕疼痛,也不忧郁,学会自我鼓励,愉快地生活和工作。
记者:在很多人心目中,您一直是一代青年的偶像。20多年来,曾屡屡被鲜花与掌声包围,但您依然保持冷静,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是什么给了您这样的力量?
海迪:我从不去想自己获得过什么,我只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写作,去进行永无尽头的文学探索,这比什么荣誉都重要,因为探索和创作能为更多的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
谈写作:追求完美,
甘愿“自讨苦吃”
记者:一般来说,写散文比写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容易些,但您不断有长篇小说问世,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呢?
海迪:世界上什么人最痛苦呢?我想是完美主义者,而完美主义者往往非常固执,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希望达到理想的极致,所以每一本长篇小说都要写好几年。即使身体十分痛苦也要坚持写下去,每次写完书都会处理一大堆废纸。现在依然如此。如果说我对写长篇小说比较执著,这只是因为热爱,希望以创造和虚构的形式破解我对生命的困惑。
记者:长篇小说《绝顶》出版后,很多人认为您成功完成了从“海迪姐姐”到作家张海迪的转变。您怎么看?
海迪:我从不去想我是海迪姐姐还是海迪阿姨的问题,这与我的文学创作无关,我只知道我要认真写好每一部作品。从第一部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到《绝顶》只是一个时间的过程。文学创作也是作者心灵变化的过程。
谈生活:爱干家务,
梦想开个咖啡馆
记者:多年来您一直是作为一个英雄和榜样出现于我们的视野中。但我看过您的一些文章,觉得您又是一个很爱美的生动的女性,能介绍一下作为女人的海迪吗?
海迪:二十多年过去了,确切地说从开始被宣传到今天,27年过去了。我想,偶然被媒体发现和宣传的海迪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女性,我身上的光环只是人们臆想的。我倒是希望人们见到我本人的时候会多多少少感到失望,因为不太见太阳,我的脸色不怎么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皮肤出现了皱纹,还有斑点。还有我现在长时间坐有点吃力,必须斜靠在轮椅扶手上,这一切让我看起来有些病态,可这确实是生活的现实……
我唯一让人们喜欢的大概就是开朗的性格,我觉得一个女性要会笑,能够真正发自心底地去笑,笑出声来,甚至笑出眼泪,这才是可爱的。
我有平凡的人生,也过着平凡的生活。我从小爱干家务,十几岁的时候,母亲就把家里每个月的生活费交给我,我会节约每一分钱。我也喜欢收拾家,洗衣服,干所有能干的活。一直到现在我依然愿意做家务。在德国生活的一年间,我也经常做菜做饭,刷盘子刷碗。我做的水煮肉片、胡萝卜炖牛肉、麻婆豆腐,德国朋友也说好吃呢。在家里只要有时间我就不闲着,我喜欢织了毛衣送朋友,我只是设计,然后去买线,再找织毛衣的师傅。我也喜欢画画,家里画架颜料一大堆。我家里的布置几乎都体现了我的意愿,干净整洁,简单明亮。
记者:听说您说过在60岁退休后,会开一个海迪咖啡馆,还设计好了它的招牌,是真的吗?
海迪:我真希望当我60岁退休的时候还能像现在一样坐在轮椅里,也希望到那个时候真的有一个海迪咖啡馆。我要请朋友们去喝咖啡,去聊天。我这样盼望着……
记者 手记:
永远的海迪姐姐
海迪姐姐,一个永远的偶像人物,遥远得似乎只有在梦里才会出现。没想到有一天我竟然与她真切地接触了。
那是9月底的一个下午,我拨通了海迪的电话,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我开口就说:姐姐,我好紧张。话筒里传来快乐的笑声,海迪逗我说:小妹妹,我的名字叫“不紧张”。
笑声中,我立刻轻松自如。海迪的声音温和爽朗,如邻家大姐般亲切。第一次电话聊天,一聊就是20多分钟,无所不谈,文学、哲学、人生,甚至她还聊起自己逛街的有趣经历。
她总是叫我小妹妹,有次,稿子急着要用了,但海迪的回复还没到。我给她发了信息,她立即回复:小妹妹,对不起,我这就去写,要不你该挨领导批评哭鼻子了。那夜2点,她把信发到了我信箱中。回复的信中,还仔仔细细地标上“海迪的答卷”,并且把原稿中的错字都认真改正了。
10月23日,在山东新闻大厦,我见到了面带微笑的海迪。她坐在轮椅上,一件浅棕色的灯芯绒外套配着花格衬衣,气息如兰,端庄优雅。
那一刻,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小老妹,你怎么这么瘦呢?一句话,让我的鼻子酸酸的。
我要推着她走,她坚决拒绝了。她说我能行,然后在服务员的帮助下,转着轮椅走。临进会议大厅门前,她悄悄地停在了一侧,让其他宾客先进,最后她才徐徐进入。她开玩笑说,要发扬风格,请男士优先。
山东形象大使颁奖典礼结束后,她立即提出回家,她说我在这里净给大家添麻烦。通道上,到处是海迪的粉丝,很多人围着她,让她签名,跟她合影。她几乎被挤得动不了。但她还是微笑着,一一答应,飞快地签字,并认真摆好姿势,跟所有的人合影。
我站在她身旁,听得到她略有些急促的喘息,她的额头上冒出了细汗。但她一直在微笑,对任何要求都毫无犹豫之色。
临上汽车,很多人帮着她推轮椅,她一再推辞,有些着急地说,大家不用帮我,平时我都是一个人,要是总这么麻烦大家,我还叫“自强不息”吗?大家都笑了。
海迪上车后,摇下车窗玻璃,叮嘱我,小老妹,以后有事情就跟姐姐联系啊。走出很远了,仍然看得见她在窗前挥着手。那个美丽的影像尽管只有惊鸿一现,但一个可亲可敬的姐姐形象却永远留在我心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