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老妇嫁给24岁小伙

71岁老妇嫁给24岁小伙
相濡以沫16年,活到87岁在丈夫怀中离世
![]() |
蓝秀莲与韦桂祥当年结为夫妻时的合影(翻拍)。 |
10月20日,记者来到深山里的弄明屯。韦桂祥告诉记者,他的眼睛原来还有一些视力,但因一直无钱医治眼疾,他与蓝秀莲结婚3年后双目完全失明。他还说了妻子去世的经过。
10月5日晚饭后,蓝秀莲告诉丈夫,自己身体不适。随后,她还挣扎着自己打水洗头、洗澡。夜里,她的头越来越痛,就把头抵在丈夫的胸膛上,以减轻疼痛。韦桂祥要连夜出山去找医生,被她阻止了。次日凌晨3时,韦桂祥不顾她的劝阻,跌跌撞撞地走出家门,向众亲戚报信。待人们赶来时,蓝秀莲已进入了弥留之际。韦桂祥抱着她,用自己的胸膛抵着妻子的头部,希望她能好受些。这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进竹篱笆墙的缝隙时,蓝秀莲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韦桂祥的大哥韦桂儒告诉记者,他岳母就是蓝秀莲的亲姐姐,他的妻子就是蓝秀莲的外甥女。他们原先叫蓝秀莲“阿姨”。韦桂祥出生于1968年,蓝秀莲出生于1921年,比韦桂祥的父母还要年长七八岁。1989年,21岁的韦桂祥迷恋上了68岁的蓝秀莲,家人惊觉后,个个气得要晕倒。
最初,由于“女友”不被家人接纳,韦桂祥一气之下,曾带着蓝秀莲到后山上的岩洞里住了十多天,以此表明决心非她不娶。后来,两人从岩洞里搬回来,燕子衔泥般地在老屋旁边搭建了一间竹屋,另立门户。
1992年8月,都安民政部门派人来到深山里,为他们办理结婚登记手续,71岁的蓝秀莲成了24岁的韦桂祥的白发新娘。蓝秀莲恭恭敬敬地称家公、家婆为“阿爸”、“阿妈”。韦桂祥和哥哥们分家后,父母住在二哥家,蓝秀莲经常去帮家公家婆做农活,有什么好吃的,总不忘送过去。嫁给韦桂祥16年,她从未跟丈夫红过一次脸,没跟亲戚们吵过一句嘴。
韦桂儒说,蓝秀莲嫁过来一年后,彼此之间的尴尬渐渐消除,全家人都打心眼里接受了这位心地善良、勤劳贤惠的“超龄”媳妇。
弄明屯土地很少,韦桂祥夫妇只分到6分旱地,种上玉米,一年的收获尚不足果腹。韦桂祥完全失明后,整个家的重担几乎都落在了蓝秀莲的肩上。为了维持生活,蓝秀莲不顾年岁已高,仍然爬山砍柴,然后牵着丈夫的手,让他挑柴回家;她还到山上砍回竹子,两人一起编箩筐,换回一些油盐。
为改善生活,蓝秀莲种玉米、黄豆,养猪、羊、鸡,所有农活全揽在一个人身上。韦桂祥为减少妻子的负担,在黑暗中“摸”熟了家里的情况和屋外附近的一切,慢慢地能下菜园打猪料,甚至做饭、煮菜、喂禽畜、编竹器等。
蓝秀莲和韦桂祥一直恩爱得令人羡慕。当地村民都说,他们是砣不离秤、秤不离砣:哪怕下山去买一包盐,两人也总是一起去。常常是韦桂祥挑着东西,蓝秀莲牵着他,两人手拉手、肩并肩地下山去赶集。有什么吃的,总是分着吃,哪怕是几个包子。
爬山累了,韦桂祥和蓝秀莲经常坐在山道的树下对歌,歌词优美而浪漫——“我们好比电线杆,电杆倒了,电线也会掉下来;我们好比一张板凳,少了一条腿,凳子就会站不稳……”
(据南国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