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竞选搭档敲定

奥巴马竞选搭档敲定
拜登担任参议员30多年,有望在三方面弥补奥巴马不足
![]() |
拜登接受采访。 |
![]() |
奥巴马和拜登(右)。 |
![]() |
奥巴马竞选网站上公布了奥巴马和拜登的照片。 |
谜 底
最终选择拜登为竞选伙伴
消息泄露被迫凌晨公布决定
随着奥巴马正式公布人选时间临近,弗吉尼亚州州长蒂莫西·卡因和印第安纳州国会参议员埃文·贝赫等多位热门人选先后证实被排除在副手名单外。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的助手也证实,奥巴马团队根本没有向他们索取过确定候选人所需的财务等资料。拜登逐渐进入媒体包围圈。
根据原计划,奥巴马竞选团队定于当地时间23日上午通过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第一时间宣布搭档人选。不过,人选决定提前数小时被泄露给媒体,迫使竞选团队改变计划,于凌晨时分发送短信及拨打电话宣布消息。声明说,拜登具有广泛的外交政策经验,令人印象深刻的跨党派合作记录以及直截了当、尽职尽力的行事风格。
声明还说,当地时间23日下午(北京时间24日凌晨),奥巴马将与拜登共同出席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的州议会大厦旧址前举行的竞选集会。这也是去年2月10日奥巴马宣布参加总统竞选的地方。美联社报道,即将于25日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将正式提名奥巴马为总统候选人,拜登的提名也将获得批准。
副手人选吊足公众“胃口”
奥巴马将宣布竞选搭档的风声放出将近一星期,搭档人选才“千呼万唤始出来”。美国《政治周报》22日报道,奥巴马借这一焦点新闻吊公众“胃口”。赞同奥巴马的民主党智囊团则说,这样做好处不少。
“奥巴马想造势,他如愿以偿,”共和党智囊团成员弗兰克·伦茨说,“在我们加利福尼亚州,每人拿着手机……期待着。他们想第一个知道谜底。”
奥巴马21日告诉记者,他已选出搭档,但无意当即公布姓名。竞选阵营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22日说:“我们可能要等到27日,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定于25日至28日举行。
《政治周报》22日报道说,奥巴马要为迟迟不宣布搭档冒风险。报道说,奥巴马层层剥笋般亮出“底牌”,如果谜底是拜登,这个意料之中却“乏味”的选择可能难以满足公众被吊足的胃口。
一名为民主党前总统竞选人希拉里工作的特工认为,奥巴马浪费宝贵机会,未能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前一星期及时“亮牌”。这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特工说:“合理解释是,他的选择确实出人意料,或者他正努力说服那个他看中的人同意与他搭档。”
缓揭谜底意在一举多得
民主党智囊团说,缓缓揭开搭档之谜是奥巴马明智之举。
首先,它有助于奥巴马更充分打击共和党对手麦凯恩。奥巴马阵营抓住麦凯恩“不清楚自己有多少房产”的把柄,从21日开始猛烈抨击这名共和党对手脱离普通民众、不了解美国经济现状。一旦奥巴马宣布搭档人选,必然成为选战焦点新闻,把公众注意力引离麦凯恩“房产”。
奥巴马当然不甘就这样“放对手一马”。民主党智囊团成员马克·梅尔曼说:“就这一点而言,等待是件好事。”他说,这样做还有利于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搭档显然会吸引众人关注。而相当重要的一点是让公众关注大会。宣布搭档时间越接近大会开幕,大会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媒体分析师塔德·迪瓦恩在2004年总统选举中任民主党候选人约翰·克里的高级顾问。他认为,鉴于眼下形势,应当延迟宣布搭档。他说:“宣布竞选搭档后,媒体一般先正面报道。大约48小时后,出现负面报道不可避免。眼下,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将在48小时内召开,这一新闻点能够转移媒体注意力,少提‘奥巴马搭档缺点’。”
人 物
美历史上最年轻参议员之一
拜登一直被认为是奥巴马的热门副手人选之一。据美国媒体报道,他和奥巴马相似点不多,奥巴马喜欢篮球,而拜登钟情举重。
拜登于1942年11月2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65年毕业于特拉华大学,1968年毕业于锡拉丘兹大学法律学院并获得法律学位。拜登一度曾以律师为职业,后来从政。
1972年,已是3个孩子父亲的拜登首次当选联邦参议员,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参议员之一。那时奥巴马只有11岁。
然而,在拜登当选参议员几星期以后,他的妻子和小女儿在车祸中丧生,两个儿子也严重受伤。这一沉重打击几乎把拜登压垮。在同事和朋友劝说下,他才决定到参议院上任,并在重伤儿子的病床边宣誓就任参议员。
自此,拜登连任参议员至今。他曾任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现任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具有丰富从政经验。他同时还是兼职法律教授。
他曾于1988年竞选总统,但惨遭败绩。此后,他负责主持参议院对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批准程序和关于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听证会,逐渐成为参议院的重要人物。他曾在伊拉克战争上投了赞成票,但很快他又成为伊拉克战争的坚定批评者之一。
拜登也参加了今年的民主党总统预选,但在首场预选后便宣布退出。
拜登在1979年和2001年两度访问中国。
分 析
外交经验丰富对蓝领有号召力
让一位担任参议员30多年的政治人物成为副手,奥巴马可谓斟酌再三。美国媒体根据拜登从政经验,总结出他能给奥巴马带来的三大支持。
媒体先前猜测的热门人选中,拜登在防务和外交事务上经验最丰富,这点正是奥巴马与麦凯恩竞争时的软肋。据报道,虽然经济议题已经超过伊拉克战争,成为选民最关心议题,但近期发生的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冲突让安全议题再成焦点。加上麦凯恩阵营在奥巴马的经验劣势上大做文章,奥巴马的民意优势逐渐消失,甚至在部分民调中遭对手首次超越。拜登加盟可能部分消除选民对奥巴马外交经验的质疑,抵消麦凯恩在这一点上的优势。
其次,拜登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与工会组织关系良好,对蓝领阶层颇有号召力。奥巴马预选阶段在争取这一阶层支持上的表现不及希拉里,或许希望借拜登人气提升支持率。
最后,共和党曾指责奥巴马在打击国内犯罪问题上立场软弱,这一指控可能影响到奥巴马在白人选民中的印象。相比之下,一项国会1994年通过的打击犯罪法案由拜登带头起草,他的加盟无疑将扭转这一印象劣势。
因缺乏自信选择“父辈”搭档
分析人士认为,选择拜登做竞选搭档似乎暴露了奥巴马的不自信——他选择去弥补自己在政务和外交领域的稚嫩,因为他担心自己没有经验老到的议员辅佐就无法战胜麦凯恩。
竞选之初,奥巴马改变华盛顿政治传统的口号深得选民心,一度让媒体猜测他在副手人选上也会打破传统,选择一位华盛顿圈外人士、党外人士或者女性人选。当拜登的名字出现在奥巴马竞选网站上时,有分析人士说,奥巴马走出了符合逻辑的必要一步,但这一步可能开始对他的“改变”主题产生负面影响。不过,一些民主党分析师认为,奥巴马这一选择值得肯定,因为他需要更加传统、更加强硬的策略来应战麦凯恩。
本文供稿 新华社 中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