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电视资讯 → 文章内容 → 张宁卫冕:不老的传奇

张宁卫冕:不老的传奇

作者:殷小平 张昊 汤敏 刁勇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2015/7/3 20:50:36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梦想的力量有多大?一颗冠军的心有多重要?一段传奇的书写有多跌宕?奥运会羽毛球女单的比赛无比清晰地诠释了这一切。

  当谢杏芳最后一个球下网,张宁突然扔掉球拍,双膝跪地、双手掩面,无法抑制地痛哭起来。把金牌握在手中的这一刻,或许没有语言能够形容她心底最复杂的感动,为了支持自己的丈夫、为了热爱自己的球迷、为了永不褪色的梦想、更为了那个已经33岁的自己。她右膝上缠裹的厚厚的护膝无声地告诉人们她能站在最高的那级领奖台有多么不易,就像她自己说的,“从我决定要打北京奥运会开始,我就为了伤病付出太多太多。”

  泪水,几乎贯穿了张宁这届奥运会的全部征程,而每一次,她都是因为“胜利”而流泪,或许,这才是张宁最让人感佩的地方,33岁的她,镌刻的是一段“不老的传奇”。

  北京赛场上,她三度落泪

  四年前,29岁的她在雅典奥运会夺得女单金牌,创下了女单夺冠年龄之最。她当场便哭了。四年后,33岁的卫冕冠军却又捧得金牌,刷新了她自己创下的羽球选手夺冠最大年龄的纪录。

  再次赢得冠军的她跪倒在地,掩面而泣。这已是她在北京奥运会上第三次落泪了。

  第一次是在1/4决赛中大战法国名将皮红艳,当以21:19艰难拿下决胜局后,张宁泪洒赛场;第二次是半决赛,在连续以两个21:15拿下本届奥运会的“黑马”印尼选手尤莉安蒂后,她球拍一甩便扑向了教练席,喜极而泣;16日的决赛是第三次,这也肯定是她最后一次站在奥运会赛场。

  落泪并不代表柔弱,恰恰相反,泪水的背后是太多的坚强和不懈。

  羽球生涯中,她有过噩梦

  这些年人们看惯了头戴光环的张宁,但谁又知道“大器晚成”的她究竟为此付出了怎样的辛劳和汗水。

  1975年出生的张宁和叶钊颖是同期的羽毛球国手。少年得志,1994年19岁的她就开始代表中国出战尤伯杯。可那一战几乎“毁”了张宁,出任第三女单的她在决胜盘发挥失常败给张海丽,使印尼队从中国队手中夺走了尤杯。

  那次失利让张宁落下了失眠的病根,也一度摧垮了张宁的自信,此后九年的时间,这场球都如噩梦般缠绕着张宁,误导着大家对她的认知。叶钊颖崛起了,龚智超成功了,而张宁却一直沉默着。“那时我曾想过放弃,若不是李导(李永波)一直鼓励我,我可能就真的离开了!”张宁说。

  沉寂多年后,利剑再出鞘

  是金子总会发光。2003年世锦赛,蛰伏多年的张宁终于赢来了世锦赛女单冠军。一年后的雅典,她又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这次奥运会以后,我至少要打一年。”29岁的张宁并没有选择“功成身退”。

  此后的两年内,尽管队友谢杏芳和一些小将崛起了,但张宁依旧保持着惊人的竞技状态,收获了多个冠军奖杯。

  可自2006年以后,身体素质特别好的张宁却突然遭受伤病的困扰,因为膝伤的缘故,她开始走下坡路。2007年5月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她再也没拿过冠军。

  “在离北京奥运会还有100天的时候,我的膝盖里还有积水,当时我真的没有想过能参加北京奥运会。”张宁动情地说。

  “但坚持这么长时间,若要让我放弃,真的很遗憾。”张宁说,“尽管当时队里还没决定让不让我上,但我还是不停地练着,这种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付出总有回报,张宁的坚持不懈让她的状态迅速回升,最终她征服了教练组,33岁的她再次得以代表国家出战奥运会。“张宁状态很好,即使夺冠也不奇怪。”赛前,李永波这样评价自己的爱将。

  没有辜负教练组的期望,独守下半区的张宁表现出了惊人的状态,接连战胜了中华台北队郑韶婕、韩国名将全在娟、法国女将皮红艳、印尼“黑马”尤莉安蒂等实力强劲的选手,实现了与队友谢杏芳在决赛中的会师。

  教练李永波:卫冕不奇怪

  能够走到现在,国家羽毛球二队双打教练、丈夫于洋对张宁的支持也是非常关键的。15日赢得半决赛后,于洋及时送上的玫瑰花让张宁幸福无比。

  之前,张宁曾一再表示:“我的体力没问题,谁要是与我打第三局我就赢谁。”

  赢下了半决赛的张宁才说了“真话”:“我每次都说自己的体力没问题,但其实那只是给自己的一个借口,一种鼓励。”16日的决赛中,张宁再一次以她的坚强赢得了这场“巅峰对决”。张宁在赛后深情地向观众鞠了四个躬。她说:“为了北京奥运会,我等待了很久,四年的艰辛没有白费。”

  “张宁创造了太多的神话,现在用任何赞美之词都是无力的,”李永波激动地说:“为了这块金牌,她付出了太多。在羽毛球队,她比任何一位队员都要勤奋,除了休息,她把时间都用在了恢复和训练上。能够卫冕并不奇怪。”         综合新华社稿件

  张宁:职业生涯画上完美句号

  昨天下午,张宁在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比赛中以2:1击败队友谢杏芳,成功卫冕了奥运会女单冠军。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作为中国女子羽毛球队的老将,张宁说:“伦敦奥运会我将不会再参加了。”

  因为有伤,单是脚上的固定就打了八年,每次训练之前都要把脚用绷带裹得跟粽子似的,这样练的时候,有伤的地方就不会动得厉害了,一天两练就要裹两次,拆两次。昨天张宁再一次展现了她的坚韧与顽强,续写了自己在奥运赛场上的辉煌。33岁的张宁感慨道:“这枚金牌为我的羽毛球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谈到第三局比赛时,张宁说,“当时感觉很难赢了,因为经过之前四场比赛后我已精疲力竭,今天感觉非常疲劳。”张宁坦言,雅典奥运会夺冠后,自己有两年时间都没想过要参加下一届北京奥运会。因此,自己在后面的训练中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她感慨这枚金牌实在是来之不易。

  能够在奥运会上实现卫冕,张宁是羽毛球女单第一人,对于两届奥运会的不同,张宁表示:“雅典奥运会,我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只是抱着拿牌的希望,但是最后没想到能够拿到金牌。这一次伤病困扰了我两年,本以为参加不了奥运会了,可是教练一直在鼓励我,让我坚持。”

  对于未来,张宁在面对记者问到“是否要参加下届奥运会”的问题,张宁的回答是:“伦敦奥运会我肯定不会参加了。”

  赛后,李永波感谢了所有教练员、队友、家人及朋友给予中国羽毛球队的帮助。对于33岁的老将张宁是不是还会打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李永波说还得与张宁进行进一步沟通才有定论。

  奥运报道组 殷小平 张昊

  汤敏 刁勇 (本报北京专电)

  谢杏芳:只希望林丹能够夺金

  有成功,就一定有失败,有人笑,就一定就有人哭,这是竞技的魅力,也是奥运的神奇。

  昨天下午的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33岁的老将张宁在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决赛中为我们缔造了一个“不老传奇”,看到赛后悲喜交加的她,你很难想象就在一个月之前,张宁还因为能不能入选中国队奥运大名单而备受质疑。

  而此时此刻,最后关头功亏一篑的谢杏芳则成了传奇里那个伤心的配角。同样是一流的实力,同样是拥有一颗渴望荣誉的心,但是冠军只有一个,金牌只有一枚,当张宁成功站上最高领奖台的时候,谢杏芳只能接受亚军的苦涩现实。

  失落的情绪写在谢杏芳的脸上,对于这位世界羽坛一姐来说,银牌肯定不是她想要的结局。不过让我们值得一提的是,一向好脾气的阿芳赛后表现得还是很大度,她先是用手轻打着球拍这个传统的姿势向现场观众表示感谢,紧接着上前向队友表示祝贺。而在领奖台上,谢杏芳也是强忍着泪水,接过银牌和鲜花的她尽力控制着自己的伤心,向着四面观众挥手致意。

  然而,奥运会决赛的机会一生中也许就不会再有,快走近混合区时,与那块曾经承载了自己梦想的场地渐行渐远时,谢杏芳再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泪水。看见熟识的记者,谢杏芳轻轻地和大家握了握手,但是她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以很快的速度离开了现场。

  谢杏芳的悲痛深深传递给了身边的每个人,她径直走向新闻发布厅旁边一个通道,在这个稍许安静些的角落中,谢杏芳足足呆了5分钟,她需要平静一会,她需要让自己的泪水得到释放。看到如此伤心的谢杏芳,一边志愿者起初有些手足无措,不过很快她便跑去自己的办公室,给谢杏芳取来了纸巾……

  “这场球大家发挥都很出色,谁输谁赢都是正常的结果吧。自己没拿到心里肯定还是有些难过的。只希望林丹能够夺金。”10分钟后,有些憔悴的谢杏芳坐在了新闻发布厅里。“我觉得自己的速度没有张宁快,今天整个被她压着打。”

  说到记者们所关心的自己的未来,谢杏芳则又一次眼含泪花,“四年后还没考虑吧,毕竟自己的年龄也不小了,很难想象自己还会打吧。”谢杏芳说。奥运报道组 殷小平 张昊 汤敏 刁勇 (本报北京专电)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张宁卫冕:不老的传奇>-: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