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翁看奥运“日赋一诗”

![]() |
张老查看《观战指南》。王宏斌 摄 |
喜悦:看马拉松不用熬夜了
张老是扬子晚报的忠实读者,本报推出的“08奥运风”更是张老奥运期间的观战宝典。当他刚刚拿到本报的“观战指南”的时候,连声说,“一定要保存好,装订起来,所有项目、时间这下我都有了。”
“老张是个体育迷,年轻的时候就爱运动。”张老的老伴告诉记者,“张老退休回到南京以后,虽然年龄大、运动量有限,可他一刻都没闲过。我常常取笑他,每天一有空就出去转悠,就喜欢看人家运动,喜欢拿个相机拍,家里什么事情都顾不上哦。这几天奥运会期间,他就更忙了,几乎从早到晚在看电视,什么女足比赛啊,男排赛啊,过足了瘾。”对于老伴的评价,张老笑着说,“我是个体育爱好者,马拉松是我必看的项目,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当时还在新疆工作就熬夜看比赛,从此开始每一届的马拉松项目都不落下。马拉松最能体现人的毅力了,每届都是熬夜看,今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再也不用熬夜观战了。”
记者注意到,张老把本报的“观战指南”夹在了房间的醒目位置,每天重要赛事的时间也都用彩色水笔划了出来。“只要有中国选手的比赛,我肯定要看。”遇到几场重要的比赛时间冲突,张老就记下转播的频道,几个台轮着看。这两天重要的奥运赛事,张老可是一场都没落下。大前天晚上刚看了中美男篮比赛,第二天一大早张老就起床了。“当天的马术比赛,我们国家第一次有运动员参加,我一定要看。”而中国选手华天的意外“落马”,让张老感到特别遗憾。
激情:迎奥运300天作诗300篇
“在看奥运这件事上要‘充分体现’我的人生感悟。”张老告诉记者,这几天忙着看各项比赛,都没时间写诗歌了。他说,年轻的时候当兵,每天都要抄写战士们的诗歌,时间一长,也就爱上了写诗。
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他激动了一整天,平时爱写作的他从那时刻就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中国奥运的点点滴滴。“我从倒计时300天开始写诗歌迎奥运,要写满300首。”说起自己的奥运诗歌,张老特别自豪,“每一首都是激情。”是的,这每首诗都寄托了张老对奥运的一片深情。本报记者 赵晖 王宏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