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文明办指导,扬子晚报开展的“‘文明传承在我家’家风大赛”自6月23日启动以来,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数千封带着温度的“家书”陆续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方式寄到了本报。其中上百篇优秀佳作已经刊登在我们的专题网页上。
上周应广大读者要求,活动电邮投稿延长了一周,而广大读者还是意犹未尽,特别希望能在投稿的同时,听听名人们的家风是怎样的。作为“猴王世家”的传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就是网友们呼声非常高的一位。近日记者采访了六小龄童老师,他说也关注到了我们这次活动,虽然最近在连续地出差工作,但百忙中很高兴能够和网友、读者们一起重温家风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猴戏世家”用一封封家信传承严谨家风
每个假期,我们都会在电视里重温六小龄童主演的最经典的《西游记》,那已经是我们童年的回忆了,而六小龄童自己童年最难忘的家风回忆又是什么呢?
“最难忘怀的,就是我们家的家信了”,他告诉记者,“家信”长久以来正是自己和家庭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说起六小龄童的家世,很多人都知道,他出生于“猴王世家”,是章氏猴戏第四代传人,其父六龄童被誉为“南猴王”,是一代宗师。这个有百年历史的“猴王世家”,不仅始终传播着中国传统猴戏艺术,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几代人的经典回忆。
大家知道六小龄童的家庭充满了艺术气息,从小到大给了他很多艺术熏陶,但不知道的是,这个大家庭也充满了“墨香”: 在六小龄童的记忆里, 小时候,父亲与爷爷之间主要就是通过来往书信传递音讯,他自己长大工作以后,也仍然靠家信与父亲交流自己在人生、艺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每当我在外工作时,读到父亲的信,那种激动的感受和感悟,是现在的手机、电脑等任何通信工具都达不到的”,他告诉记者,现在依旧保留着当年的信件,闲暇时间打开细细地品读。
“1982年拍的西游记有一集,我觉得从各方面都达不到观众要求。当时,觉得很过意不去,好像辜负了大家对我寄予那么大的期望。哥哥来信对我说,总体还是不错的,就是眼神还是有点问题”,他说,这时,哥哥来信中的一番话让他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勤加苦练,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家信传递的不仅是父亲、哥哥的关爱,更是这个百年“猴王世家”艺术的精髓,是这个家庭严谨对待艺术、认真对待观众、严于律己的诚朴家风传承。
几代“美猴王”致力艺术创新,煅造优秀家风
虽然六岁就开始跟随父亲、老一代的“美猴王”六龄童练艺学武,但在六小龄童眼中,父亲传授给他最重要的内容也并非猴戏表演的技艺,而是对继承、发扬和创新的文化执著,是一种致力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优秀家风。他至今记得当年拍《西游记》前父亲对他说过的一番话:“你演出来的,不要让人家说是六龄童儿子演的,而要让人家说是六小龄童创新的。”也正是在父亲这样的激励下,才有了今天在屏幕上经久不衰、读者中广受欢迎的经典“美猴王”艺术形象。
这样严谨又活跃、创新又务实的家风,让六小龄童和家人始终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我的前半生是在传承中国猴戏艺术,后半生就是在推广中国猴戏文化”,六小龄童说,“其实我们这个家族,都在做一件事,就是和《西游记》有关系的。”
如今,六小龄童下一代也深受家风的熏陶,远在国外读书的女儿,每次看到有关西游记的书籍资料,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六小龄童。“前两天,刚为我购得了一套由英国牛津大学最新出版的图文并茂的《西游记》图书”,他告诉记者。
近年来,六小龄童更是不断致力于西游文化的传播。2016年,六小龄童又获得了一项惊喜:他获得了“最大规模的《西游记》纪念品收藏”吉尼斯世界纪录。他还在国内外各大高校不遗余力推广传统文化、猴戏文化。很多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参加他的讲座,全程激动流泪,对他说:你是我们童年几乎全部的记忆啊!他希望,把中国传统文明、优秀家风的精华传承推广,让更多年轻人不忘传统文化。
最后,六小龄童表示,希望像扬子晚报家风大赛这样的好活动今后继续举办,多传播中国好声音、好家风故事。
应读者要求,本次“晒家风,赢大奖”活动电子邮箱投稿延续一周,来稿请发至扬子晚报新媒体邮箱yzwbxmt@163.com,请在邮件标题上注明“家风”字样,并留下联系方式。参与读者还有可能获得宁波银行南京分行提供的丰厚大奖哦。一等奖1名,奖金2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各500元;优胜奖50名,奖品价值各200元。
扬子晚报记者 薛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