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海那边
程 玮
我对西方的汉学家们一般都心怀敬意的。在咖啡香槟的人文环境里面,人家坐怀不乱,一心一意之乎者也。这样的定力绝不是一般人有的。
有一次,在一个酒会上,人家把我介绍给当地大学第一汉学教授。我们才聊了几句天气,他就说他要去拿饮料,问我想喝什么。去拿饮料是酒会上最体面的甩人手段。如果你宅心仁厚地请人家帮你带饮料过来,人家当然也会那么做。不过,在拿着饮料走到你面前的途中,他在心里已经把牙齿笑掉了好几颗。一个人连这点规矩都不懂,实在不配出来行走。所以,我谢过他的好意,客客气气跟他分了手。但心里十分地郁闷,不知道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妥,还没说上几句话就让他甩了?后来别人告诉我,说这个教授比较擅长在德国人面前孔子曰,见了中国人一般都绕着道走。因为他汉语说得不好,怕被中国人笑话。但他的汉学根底其实是很博大精深的,一般中国人绝对不是他的对手。比如说他手下有个博士生的论文题目竟然是:中国清代自贡造盐历史。好吧,除了吃盐,说到造盐史,而且发生在清代自贡,有几个中国人是他的对手?
后来我碰上一个比较对口的。一个朋友的女儿汉语系毕业,正在做博士论文。论文的主题是对中国一个古典作家作品的分析。朋友请我有空时和她女儿谈一谈,让她打开一点思路。我想,造盐的事不对口,讲到作家作品,我这个科班出身的人应该有一点用武之地的。我一口答应下来,立刻把中国古代几个经典作家的名头一一报出来,问是哪一个?她说不是这几个。她说,这个作家在中国古代很有名,具体的名字她虽然说不出来,但如果我说对了,她一定会听出来的。我真心想帮她女儿一把,请她即刻给她女儿打电话,让她把这个作家的名头速速报过来。过了一会儿,人家把短信发到我的手机上。这个德国学生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纪晓岚。我顿时哑口无言。纪晓岚的名头固然很大,但他的作品我读得确实不多,即使我恶补几天,读完他的作品,因为年龄,背景的不同,我跟她女儿聊纪晓岚,只怕还是鸡对鸭讲,说不到一起,到时候还误人子弟。从此我在任何场合见到这母女俩中的任何一个,立刻就绕道而行。
不同的文化之间,隔着山隔着海,隔着令人无法想象的距离。即使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行,最终也不一定会相遇。最重要的是:彼此的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