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
在我还没上学的那会儿,每年冬季,爷爷都会领着我去山外走亲戚。
我家山外亲戚很多,爷爷领着我一村一村地走动,一家一家地进出。亲戚虽穷,待人很亲,用家里最好的饮食招待我们。丘陵产红薯,对于山里人是稀罕物,在各家吃得最多的就是甜甜的红薯,吃得我大口吐酸水。但那份热情不忍拒绝。
爷爷走的大多是老年旧亲,平时相互不大走动,即使亲戚家有与我年龄相仿的孩子,由于生分,我也极少跟他们玩得来。只好听爷爷他们的家长里短。屋里很简陋,没有舒适的桌椅板凳,常常围在炕上。先是寒暄,接着汇报各自儿女家的情况,然后就是问询相互熟知的人家近况等等。
让我感到最好奇的是我家的亲戚几乎都是话痨,滔滔不绝于耳,爷爷极少插得话来。炕上热乎乎的,我常常在絮絮叨叨声中睡了过去。
当然不会全是说好话题,媳妇诉公婆的不是,大人责小人的不孝,或者是妯娌之间的是非,这时候,爷爷总是静静地听,忍不住了,宽慰几句,规劝几声。其实也没什么深仇大恨,都是些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的小事,只是牵扯出来大堆如麻似缕的小恩怨。
爷爷走亲戚并不空手,用手巾裹几颗核桃,口袋揣一只苹果也是有的,都是自家的土产;如果提点心或饼干,那就说明这家要么有老人要么有病人。
远方客来,亲戚都会挽留住上几日。爷爷动身之前其实已盘算好了,谁家住,住几天,谁家不住,心里有数。爷爷选择冬天走亲戚,我想原因有二:一是冬天清闲,主人蹲家;二是秋收冬藏,主人不会没食物待客犯难。每到计划住的人家,爷爷先要询问收成情况,有时会悄悄翻看他家的粮缸面瓮。倘若收成不好,或者家中有事,便改变计划。
后来,随着我的上学和爷爷的衰老走亲戚很少了,但这一走亲访友的仪式则牢牢扎根于我的心里。
近年来,随着父母的年迈,他们也渐渐像爷爷一样喜欢起走亲戚了。每次,我都尽量腾出时间陪他们东走走,西串串。父亲说,年轻的时候想走走,大家都各自忙事情,顾不上,现在老了,闲下来了,有时间叙旧了。
跟爷爷一样,父母走亲戚从不空手,礼多礼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带去一份尊重。
最喜欢大家围坐一起,喝茶叙旧,都是往昔种种,做为晚辈,虽然话题我很陌生,但我喜欢这种充满烟火味的感觉,屋里的光线突然会温柔起来,光阴突然会缠绵起来,每个人脸上的皱纹里会突然充盈着幸福的光泽。
每每这时,我总会想:人老了,过去冷淡的感情在岁月的浸染下变得暖了、浓了,曾经的过节儿在时光的洗礼下冲得淡了、去了。岁月荏苒,人生苦短,尽享亲情,活着是福。
父母走亲戚,最喜欢领着孙子,就像那时的爷爷喜欢领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