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媒体广角 → 文章内容 → 雅俗之间

雅俗之间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7/2/20 20:13:51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刘丽明

    有人送了一张电影票《私人订制》,我去看了,不是对冯小刚还有好奇心,只是想拿它换换脑筋。坐在电影院里,笑了一会,也没笑太多,让人笑的是一些细节的转换处,当我们期待着又要怎样去恶搞某个傻冒的时候,我们为自己的期待而满足,预支了笑声,等这些人真的做起权力或财富的白日梦时,反而没什么好笑了,招数不够新鲜,不如看《甲方乙方》时笑得厉害。

    电影开头全套宁死不屈的段子,让我对王朔有点怜悯,这应该是他小时候的反英雄情结,到现在还没过去。

    恶搞“雅”的那一段,把“雅”定义为让人不喜欢和看不懂的东西,片子里唯一让我有点来神的地方,就是当葛优宣布,全体公司人员恶补全套高雅时,我以为他们能在精神领域里找到一些有话语权的、或高高在上孤芳自赏的“雅”来讽刺讽刺——这是需要一些智力的,但他们没去找这种东西,反而是在物质领域里找,把物质生活中让人不喜欢的东西判断为“雅”,把贫穷与脏乱差判断为“雅”的基础,这就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了,而且惩治“雅”的态度有点恶狠狠,方式上却黔驴技穷。

    这大概也是王朔和冯小刚的“宿怨”了,如今他们的“俗”已经大赢特赢,再也找不到能欺压他们的“雅”了,站在如此累累的胜利成果上,我可以想象他们是怀着怎样洋洋得意的势利之观,来看待“雅”的窘境,他们讽刺的不是“雅”,而是“雅”的境况,和“雅”的出身,把弹棉花和古琴联系在一起倒是有点想像力的,但他们将讽刺的眼光对准了弹棉花的底层出身,这眼光还真是俗得不可救药。

    为什么冯小刚那么喜欢用扮娃娃家的方式来揭示人性?这种方式可以说是戏中戏,可以加倍地不让观众当真吗?这样冯小刚也不必在电影里有所追求了,他多年努力经营的这个“随便拍”的娱乐标识,已经跟观众在不认真的基础上达成默契了,再烂的片也照样有高票房。

    不认真只有一点不好,看完片子必须马上忘掉,一时没忘掉的人回头一想就觉得不对味。比如出租司机订制当镇领导和宋丹丹暴富两个段子,编导大概是想让每个人都反思在特殊情境下的人性表现,可是那个情境的再造太糊弄人了,不能真正到位地、弄假成真地逼出人性的真面目来供人反省,结果却变成让没权的人和穷人去为有权有钱的人做换位思考了——没权的人告诉有权人,你们少享受了一种快感叫拒绝,穷人体谅有钱人,为那么多钱操心,心理压力得有多大。这哪里是讽刺权力和财富?讽刺的明明都是老百姓。

    前不久朋友推荐了一部德国电影《浪潮》,我在网上看了。一位老师用情境教学法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法西斯主义,那个情景再造才是真厉害。

    教学进行了两周时间,日常情境在自然的节奏中一点点演变,人性中的魔鬼一点点被唤醒,学生们不知不觉就从一个以为自己绝不可能变成法西斯的正常人,变成了法西斯的屈从者与迷狂者了。这部电影能让每个人在惊心动魄的感受中反思自己的人性,这种惊心动魄并非来自异样的陌生环境,它恰恰来自我们极其熟悉也容易认同的环境,这样潜伏而来的变化才是吓人的。同样是搞情景再造,雅俗之间的区别就在这里。

    有人送了一张电影票《私人订制》,我去看了,不是对冯小刚还有好奇心,只是想拿它换换脑筋。坐在电影院里,笑了一会,也没笑太多,让人笑的是一些细节的转换处,当我们期待着又要怎样去恶搞某个傻冒的时候,我们为自己的期待而满足,预支了笑声,等这些人真的做起权力或财富的白日梦时,反而没什么好笑了,招数不够新鲜,不如看《甲方乙方》时笑得厉害。

    电影开头全套宁死不屈的段子,让我对王朔有点怜悯,这应该是他小时候的反英雄情结,到现在还没过去。

    恶搞“雅”的那一段,把“雅”定义为让人不喜欢和看不懂的东西,片子里唯一让我有点来神的地方,就是当葛优宣布,全体公司人员恶补全套高雅时,我以为他们能在精神领域里找到一些有话语权的、或高高在上孤芳自赏的“雅”来讽刺讽刺——这是需要一些智力的,但他们没去找这种东西,反而是在物质领域里找,把物质生活中让人不喜欢的东西判断为“雅”,把贫穷与脏乱差判断为“雅”的基础,这就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了,而且惩治“雅”的态度有点恶狠狠,方式上却黔驴技穷。

    这大概也是王朔和冯小刚的“宿怨”了,如今他们的“俗”已经大赢特赢,再也找不到能欺压他们的“雅”了,站在如此累累的胜利成果上,我可以想象他们是怀着怎样洋洋得意的势利之观,来看待“雅”的窘境,他们讽刺的不是“雅”,而是“雅”的境况,和“雅”的出身,把弹棉花和古琴联系在一起倒是有点想像力的,但他们将讽刺的眼光对准了弹棉花的底层出身,这眼光还真是俗得不可救药。

    为什么冯小刚那么喜欢用扮娃娃家的方式来揭示人性?这种方式可以说是戏中戏,可以加倍地不让观众当真吗?这样冯小刚也不必在电影里有所追求了,他多年努力经营的这个“随便拍”的娱乐标识,已经跟观众在不认真的基础上达成默契了,再烂的片也照样有高票房。

    不认真只有一点不好,看完片子必须马上忘掉,一时没忘掉的人回头一想就觉得不对味。比如出租司机订制当镇领导和宋丹丹暴富两个段子,编导大概是想让每个人都反思在特殊情境下的人性表现,可是那个情境的再造太糊弄人了,不能真正到位地、弄假成真地逼出人性的真面目来供人反省,结果却变成让没权的人和穷人去为有权有钱的人做换位思考了——没权的人告诉有权人,你们少享受了一种快感叫拒绝,穷人体谅有钱人,为那么多钱操心,心理压力得有多大。这哪里是讽刺权力和财富?讽刺的明明都是老百姓。

    前不久朋友推荐了一部德国电影《浪潮》,我在网上看了。一位老师用情境教学法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法西斯主义,那个情景再造才是真厉害。

    教学进行了两周时间,日常情境在自然的节奏中一点点演变,人性中的魔鬼一点点被唤醒,学生们不知不觉就从一个以为自己绝不可能变成法西斯的正常人,变成了法西斯的屈从者与迷狂者了。这部电影能让每个人在惊心动魄的感受中反思自己的人性,这种惊心动魄并非来自异样的陌生环境,它恰恰来自我们极其熟悉也容易认同的环境,这样潜伏而来的变化才是吓人的。同样是搞情景再造,雅俗之间的区别就在这里。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雅俗之间>-: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 上一篇文章:起风了
  • 下一篇文章:傻哥农庄
  •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