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想不到的事,办别人办不到的事”
作者:张金文 李小雨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发布时间:2011/9/21 20:46:06
李生贵手拿西葫芦 |
经验:科技和市场是法宝
虽然产品销路难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但长子县的农作物却供不应求,青椒、西葫芦等产品广泛流通在山西、北京、河南、内蒙古等地。记者通过采访和调查发现,懂科技和市场,是让长子县销路大开的重要原因。
“这个棚跟普通的棚不一样!你们看见这些钢管没有,都是可以升降的!”这是记者在一个“生贵式大棚”里面看到的场景,其发明人李生贵拧动支撑着大棚的其中一根钢管的衔接螺丝,原本插在土中有近两人高的钢管,被缩到一人的高度,灵活无比。“高级的棚老百姓用不起,可这个所有人都能用!”李生贵敲着钢管自豪地说道,“这棚成本两千多不到三千,比以前那种(指全钢管架构的固定大棚)便宜了一半呢!”。
因为盲目种植等原因,经常有蔬果贱价销售的情况出现,如今年7月海南香蕉严重滞销,让近95%的海南蕉农苦不堪言。而在长子县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李生贵总结出“两茬”的技术。
“我就是找那个市场空隙。”李生贵解释道,大李村村民前茬种青椒、后茬种西葫芦。青椒比普通农户早栽一个多月,提前上市;秋季的西葫芦的收获期一直延至11月中下旬,正好弥补淡季。“就这一棚就能卖七八千!”李生贵摘下一个刚刚成熟的约有30厘米的西葫芦说道,“算上之前的青椒,加起来一个棚就有一万五。”
探索:如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同在山西,产品的质量也都不差,为什么在销路上有人欢喜有人愁呢?记者分析后发现,“酒香”很重要,但在外部推广上给一把“东风”,把香气更快地吹出深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农民思想要“与时俱进”
同样是农民,为什么只有李生贵发明了“移动大棚”?被问到这些问题时,李生贵笑着回答“我就爱想别人想不到的事,办别人办不到的事。”
很多地方的农民因担心新技术的风险,怕前期投资开发的成本捞不回来,因此惧怕改变。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将科技与当地农业情况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做合理的改变,那么与后期收益比起来,前期的投资就是“浮云”了。
企业化经营是新出路
除了技术和市场因素外,“生贵式大棚”在管理方面更胜一筹。而最初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由于农民担风险,这种大棚发展并不快。对此,2004年6月在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李生贵成立了长子县生贵大棚技术推广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试验示范基地,为农民试验新品种、免费开展技术培训,还利用自身的经营管理优势帮助农户联系产品销路。把农业与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捆绑”经营,再加上县政府的财政补助和联系出售渠道,“滞销”问题基本不再困扰着长子县的农户们了。
广告、淘宝、微博,一个都不能少
长子青椒的名号已经打响,产品远销海内外。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的农户来说,如何能吸引到全国各地的客户,就要在推广方式上动一动脑筋了。今年8月,陕西旬邑县马栏村在微博上推销村里滞销的数千吨土豆,四天时间就接到大批客户订单。此外,以淘宝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手段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青睐。浙江海盐县甚至为农民开了淘宝培训班,鼓励当地农民开网店,用网络来推销自己的农副产品。当然,新传播手段不仅限于电子商务,微博、论坛、社区等很多网络手段都可以为产品的推广打开销路。新时代的农民,不仅仅是生产者,还要成为会巧用科技的“销售者”。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