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频道全力打造“新闻云”系统
2011年3月22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简称CCBN)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CCBN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一年一度的专业性、世界级广播电视技术行业盛会。CCBN的展览内容包括广播电视采、编、播、传、收、测各类设备与技术,编播网络与传输网络建设,媒体资产管理,高清节目制作,用户管理系统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汇集了全球范围内数字电视与宽带网络方面的创新成果、新业务应用、设计与开发技术。2010年,齐鲁频道发起并研发了“天骥”全网直播系统,并以参展商的身份携该系统参加了了十九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2010)。
2011年,齐鲁频道在新闻技术手段上的应用和创新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进步。此次齐鲁台又携带着自己全新打造的“新闻云系统”参展。
节目创新带动技术创新
“在新闻节目内容和形式改革创新的同时,电视媒体依托的技术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新技术的出现定会推动生产方式的进步。”齐鲁频道台长闫爱华说,此次参展的“新闻云”系统就是依托新技术组建的一个全新的新闻制播系统,较之前的新闻制作方式有着诸多优点。
从一开始单纯使用技术,发展到现在转换成技术设备系统的输出端,齐鲁频道追求技术创新的道路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首先,在节目创建初期,对于技术的追踪和使用。其次,节目创新期,很难得到与理念相匹配的技术的支持。齐鲁台为满足自己需求主动参与起技术研发。第三,除了观众的需求量增加之外,各种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和新闻理念的发展,要求新闻内容以多角度立体化方式呈现,也要求有更多的新闻资源加以支持。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从根本上找到提高节目制作的效率的方法。结合自身的情况,齐鲁台将有效的新闻资源进行规划和整合,打破原来分割的单元,进行互联互通,并按照网络“云计算”的模式,根据新闻制作的规律,创造一套独有的体系,形成了齐鲁“新闻云”系统。
“新闻云”初探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提供新闻资源的网络可以看做是一种“新闻云”。“新闻云”中的资源极其丰富,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新闻云”系统的使用,要有求使用方有极高的新闻制播效率,丰富的新闻产品线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强大的功能。闫爱华说,这“朵”云的出现,也正好契合了齐鲁台对于新闻节目的要求。
目前,在齐鲁台的“新闻云”系统中,可以统一调配使用的信息资源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本台新闻从业人员自采的新闻,这是一种传统的新闻采集模式;第二类是来自观众贡献的资讯,比如观众通过节目callin的部分直接参与互动表达观点,发彩信、短信参与话题讨论和节目制作等。第三类是来自公共领域的新闻服务信息,例如来自新华社的新闻资讯、来自气象局的天气预报、来自农业厅的菜价、以及来自交通部门的路况信息等等。
“新闻云”带来的效果
“新闻云”系统将以往单一的制作终端,分化为多种制作终端,这些个体终端变成了在新闻前线的新闻机房。这些个体终端的独立运作使得节目制作时间和步骤前移,新闻从采集处理到播出的时间更短,新闻时效性进一步提高。使用“新闻云”系统,既可以单兵作战也可以协同作战,满足了电视台新闻播出制作的多种需求。换言之,通过“新闻云”系统,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新闻生产,利用各种终端协同工作。新闻的制播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加贴近新闻现场,制作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将新闻呈现在观众面前。齐鲁台所打造的“新闻云”系统将“新闻零时差”的梦想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新闻云”的典型案例
齐鲁频道在“新闻云”的理念背景下,与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新闻云”使用的典型案例,也带来了新闻节目直播模式的革新。
以2011年春运期间的直播为例,“新闻云”系统在直播中发挥了极大的功效。在这次春运直播中,“天骥”系统作为“新闻云”系统下属终端的一种,将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多处交通枢纽的实时信号回传,再配合省交警部门提供的全省交通监控信号,在“5D拼图”平台上完整地编织成一张由数千个视频终端组成的春运直播网。
在新闻报道和直播的同时,“新闻云”系统还使用“5D拼图”完成观众信息的采集,观众通过手机短信、彩信完成与节目的互动,形成了一条由观众提供资讯的信息链。并且同步通过“5D小窗口”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下属终端工作的另一种途径。
在各种终端独立工作的同时,电视屏幕的主画面还可以根据需要与齐鲁台的《独家!》直播栏目相配合,将新闻直播事件一网打尽。对于这次直播,当地媒体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无论是直播的时间跨度还是直播地点、信号源的丰富程度,齐鲁频道的5D春运直播,都开创了多项中国电视直播之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闻云”系统概念下,一条新闻播出后,与其相关的新闻素材也同步出现在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这些新闻素材,可以供其他节目选取,以满足不同节目形态的需求。“新闻云”系统共享性带来新闻资源链的延伸和发展,把新闻资源的利用率尽力向最大化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