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电视资讯 → 文章内容 → 本山小品一年不如一年咋还能上春晚?

本山小品一年不如一年咋还能上春晚?

作者:佚名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1/2/13 20:56:07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2011年赵本山春晚小品《同桌的你》(资料图)

  也许因为自己是喝着辽河水、啃着玉米面饼子长大的,多少年来本能地喜欢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可以说是他的铁杆粉丝。但这几年来却明显地感到,赵氏小品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今年春晚《同桌的你》,真让人觉得“江河日下”了。老套的男女情感误会,观众都洞若观火,剧中人却在那里纠来扯去,毫无悬念和新鲜感;那些反复使用的逗笑招数,已经让人生厌,实在笑不出来。不客气地讲,赵氏小品差不多快走到尽头了。

  任何事物都有高峰低谷,这并不奇怪。但就赵氏小品而言,之所以盛极而衰,除了事物的内在规律之外,至少有两点致命的硬伤。一是远离社会的热点和民生疾苦,疏离了大众。回想早些年,不论是鞭打干群关系的“三鞭子”,还是讥讽干部公款吃喝、不办实事的“扯蛋”等,赵氏小品都不同程度地干预了生活,抨击了时弊,表现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与喝彩。但是,后来却走上了纯粹搞笑、逗乐的“忽悠”之路,“卖拐”也好,“卖车”也罢,都是内容苍白之作,除了赚取廉价的笑声,没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这种变化的轨迹,恐怕是赵本山先生曾经宣称过的“不碰政治”的直接结果。但是,像喜剧小品这类形式的文艺作品,一旦远离了社会,远离了民生,其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许多年来相声的穷途末路,已是前车之鉴。照着这条道走下去,赵氏小品也玩不了多久了。

  二是透支了生活积累,步入了胡编乱造的歧途。赵本山先生早期的许多好作品,都能让人从中感受到黑土地上浓浓的风土人情,这完全得益于他曾经拥有的丰富的农村生活积累与感悟,与他得天独厚的农民出身有着直接的关系。诚如周恩来总理生前所言,文艺创作的规律是“厚积而薄发”。好东西的背后必定是厚厚的生活积淀。然而,在商业化了的演艺界,已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赵本山先生,身不由已、无可奈何地以近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去“制造”文艺作品,早就透支了生活积累,掏空了生活体验,遭遇今天的尴尬实属必然。看看黑龙江电视台频频亮相的《本山快乐营》,完全是在胡编乱造,哪还有文化和艺术可言,连浅文化都谈不上,人们从中只能看到赵氏小品衰败的影子。

  赵本山先生的表演天赋和才华,虽然举世公认,但没有好剧本,英雄也无用武之地。作为赵氏的崇拜者,真不愿意看到赵氏小品走到这一步。但本山先生听不进善意的批评,并且在《同桌的你》中特意用了这样一段台词:“我不喜欢赵本山,在我们高雅人的眼里,他那些玩艺太俗。”(大意)把这些话说成是对有不同意见的观众的挑衅与反击,可能有点过,但却真的令人反感。这也难怪,他不是公然说自己“在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熟悉方面可以当教授们的老师”吗?但动辄坐着私人飞机“天马行空”,常常在高尔夫球场里消遣的大老板,又能有多少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体验呢?远离了培育自己的黑土地,远离了曾经与之为伍的农民兄弟,又听不进批评意见,赵氏小品只能一年不如一年,真是太可惜了!(汪长纬 原题:赵本山小品为什么一年不如一年?)

中国青年报:为什么赵本山成不了“伟大的小丑”

赵本山在兔年春晚(资料图)

本山大叔今年春晚一句戏谑:“年年都出来,挺大个脸。我不喜欢他啊,”道出内心的焦虑。这个干了一辈子的小丑,永远成不了伟大的小丑。

什么是小丑?司马迁是这样定义的:“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他们“谈言微中,亦可解纷”。他们能够逗你玩,也常常逗你玩,但逗你玩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伟大的人民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用诗句赞美他们:“他向财富问,你来自何方?他向观点问,你为谁服务?哪里压迫横行,人民听天由命。他就站出来,指名又道姓。”

1997年10月9日,瑞典皇家学院宣布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意大利剧作家、导演和演员小丑达里奥·福。 “创作富有战斗性的戏剧”,“真正的人民戏剧”,是达里奥·福的座右铭,是他一生执著追求的旨趣。

不妨看看达里奥·福的作品: 《一针见血》对装腔作势的说教和虚假的英雄主义进行嘲讽,《大天使不玩台球》讽刺政府官僚的败行劣迹,《他有两支长着白眼睛和黑眼睛的手枪》揭露法西斯主义同资产阶级、黑社会组织同政权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总是魔鬼的不是》、《工人识字300个,老板识字1000个,所以他是老板》对资本家竭尽挖苦讽刺之能事,《砰,砰,谁来了?警察》取材于无政府主义者图谋炸一家米兰银行而被捕的案件,抨击意大利当局的暴力与卑鄙……

再看看赵本山,除了偶尔说了句乡长“扯淡”外,把全部的包袱放在了嘲弄口吃、胖子、傻头傻脑和锱铢必较农民身上,这就是赵本山的本事,只能嘲笑那些弱势没有危险的群体。(迟国维)

西安晚报:赵本山最大的困境是“戏谑谁”

赵本山携众弟子亮相湖南卫视小年夜春晚

今年春晚最为有趣的现象之一,恐怕就是赵本山的小品部分台词被删这件事了。在小品《同桌的你》中,王小利说:“哎,那个一会看赵本山的小品啊。”赵本山接道:“拉倒,别提他了,我最不爱看他,年年都出来,挺大个脸。我不喜欢他啊,咱们喝酒啊好吧。”王小利接茬:“我们都喜欢。”赵本山答:“你喜欢啊,你像我们这些高雅的人看他那玩意儿太俗,受不了。”这些话在重播时,被删掉了。

这几句自嘲也许本没什么特殊价值,无外乎就是最近备受批评刺激的赵本山的一点戏谑,却因为被删除而激发了人们的想象。人们猜测赵本山这几句台词的特定含义:用临时加台词的方式来抵制春晚的控制,并且巧妙地讽刺了一下那些“高雅的人”。

众徒弟给赵本山拜年(资料图)

如果——仅仅是如果,赵本山利用这几句台词刺激了一下春晚脆弱的神经,也算是我们再次看到了十年以前那个用“呆笑表情”戏谑利己主义潮流的东北汉子。事实上,作为一个娱乐品牌的“赵本山”,早就失去了当年的愤慨和尖锐,而是变成了失去了戏谑对象的“戏谑者”。也就是说,赵本山面临的最大的困境乃是“戏谑谁”。

有人一直想象着这样一种场景:教授、学者和专家对赵本山的批判,是因为这些人看不起“俗文化”;这些人总是高高在上,而只有赵本山可以带来真正的现实快乐和真实感受。于是,赵本山的“俗人控”成了一种“被高雅人士迫害妄想狂”。

赵本山在兔年春晚表演(资料图)

有趣的是,这种妄想症也被很多人喜闻乐见,因为这种病症的背后是一种娱乐文化的操作逻辑:只能嘲笑那些看起来高高在上却实际上没有危险的群体。赵本山从十年之前对利己主义社会文化的嘲弄到今天寻找机会戏谑高雅人士,果然深得众人的喜好,并且成功地成为耀眼的明星。

问题是,这一次就连这种嘲弄也被删除了。这就显得比较尴尬,也似乎同时赋予了赵本山一层魅力;这甚至让“高雅人士”也不免觉得有点尴尬:为什么春晚突然要保护起高雅人士了?其实,嘲笑“专家”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今年春晚姜昆等5人就一起戏弄了四类所谓的“专家”了。

黄宏小品的结尾处有几句非常得人心的台词:“有房不是家,有爱才有家。”正是这句赢得掌声的台词里面,蕴含了我说的“傻乐主义”的内涵:永远是“爱”、“快乐”、“幸福”和“淡定”比房子和收入重要,永远是“回家过年”比“有家过年”更值得我们欣喜若狂,好像只要快乐了就是幸福了。

“幸福”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意义,总是被春晚的娱乐笑声所改造。其实,“俗人”最能代表“人”,赵本山的“俗人控”通过俗气的笑声来让人们觉得这是一种“现实感”。从这样的角度说,“春晚”对“关爱”、“团聚”、“好心”、“友情”的吆喝,赚足了掌声和感动,也同时产生了“有爱才有家”的体验和“同桌的你”的伤感——仿佛国人的生活只剩下伤感、怀旧和友爱这些奢侈的矛盾了。 (周志强)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本山小品一年不如一年咋还能上春晚?>-: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