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走近搜索引擎“国家队”
人民搜索每位员工名片的背面,都赫然印刷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
人民搜索致力于做有公信力的搜索,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做有价值的搜索,提供实用、有益的信息;做健康的搜索,提供绿色、环保的信息
下午6点,北京泰达时代中心1号楼5层,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的会议室里,一场业务研讨正在激烈进行。
总经理邓亚萍同执行副总经理宫玉国、董事会秘书郭一澎坐在桌边。这位昔日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此时显然不愿过多打断同事们的发言,而是冷静地聆听着大家关于公司业务方向的激辩,不时点点头,在本子上写下几笔。
这一天是12月21日,人民搜索新闻搜索1.0版上线的第二天。此时的京城,不少人已经奔走在回家的路上,但在人民搜索1300平方米的工作平台上,看不到任何结束工作的迹象。墙上,“12·20新闻搜索1.0版上线誓师大会”的横幅依然醒目。
“在世界各国纷纷将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在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称雄全球的今天,在国外企业主导信息产业规则制定权的今天,在商业搜索引擎追逐利益良莠不齐的今天,我们必须抢占搜索引擎这一产业制高点,举起搜索引擎这一信息海洋中的灯塔,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利器维护国家权益,给4.2 亿中国网民提供绿色安全的互联网环境。”
12月20日,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在上线仪式上所讲的这段话,是人民搜索团队肩头沉甸甸的使命所在。
正是这种特殊的使命,让这支新生的“搜索引擎国家队”吸引了来自公众、业界、媒体的诸多目光。
逐梦自主知识产权
搜索引擎号称“信息时代的灯塔”。在互联网信息爆炸式增长,国家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谁抓住了搜索引擎,谁就抓住了话语权,抓住了互联网上信息传递的主动权。
“搜索引擎关系着文化与社会的安全,关系着信息处理标准掌握在谁的手上,也关系着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的文化传承。”有专家如是表示。也正因如此,近年来,各国纷纷花大力气去研发有自主知识权的、属于本国的搜索技术。
近年来,我国在搜索引擎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客观而言,仍处于第二集团位置。相比Google等全球搜索巨头,在数据资源和技术积累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差距。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和纷繁复杂的国际舆论格局,2008年,中央决定将建设自主知识产权的搜索引擎,纳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建设规划。经过反复答辩、论证和酝酿,2010年4月,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的部署下,以人民网为班底,联合中科院研发力量,人民搜索研发团队正式组建。
搜索市场是个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是各互联网巨头的争夺重点。起步晚,资金又有限,人民搜索要想建设自主知识产权的搜索引擎,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以最快速度拿出一个初步的产品,这支队伍夜以继日,争分夺秒。
最初的研发设在人民日报社院内,后来干脆搬到附近的第一商城进行封闭开发。“两个月没怎么下楼”,一位参与当时封闭开发的员工说。
封闭研发期间,负责底层搜索核心研发的团队,十几个人工作、吃饭、睡觉都在一个小小的三居室中。饿了吃口方便面,渴了喝口矿泉水,累了睡在地板上。
“那段时间因为压力太大,经常敲击着键盘,鼻血就流下来了”,研发部员工张成回忆说。
正是在“拼命三郎”式的高强度开发中,人民搜索完成了最初的架构搭建和代码编写。6月20日,人民搜索测试版上线。
“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不足,但这是我们的第一个起点。”宫玉国说。
人民搜索测试版上线当日,张研农在自己的人民微博上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人民搜索还是个婴儿,但是他是国产的,而且五官端正,眉清目秀,一定能很好成长,请网友们多呵护”。殷殷期许之情溢于言表。
“世界冠军”总经理
11月5日,总经理邓亚萍主持开展了人民搜索第一场“头脑风暴”活动。这是她来到这家公司后的创举,旨在企业内部建立适应互联网产业特点的创新文化。
20多位中高层员工与业务骨干从公司现状、战略方向、业务开展、员工招聘、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直抒胸臆、建言献策。会议持续到晚上近十点钟,人们仍然意兴勃发。
谈到人民搜索,邓亚萍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2010年9月25日,这位昔日乒乓球世界冠军、剑桥大学博士,从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的位子上“华丽转身”,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总经理,成为这个全新搜索引擎的“主心骨”和“发动机”。
在外界看来,邓亚萍的上任,给新生的人民搜索,赚足了眼球和人气。人们在感叹她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传奇和精神有了新的舞台的同时,亦有人对体育背景的她能否适应新的角色表示担心。
“她办事重开拓,讲流程,重规则。她让公司管理更加规范。”总经理助理何春强评价说。
9月28日,人民搜索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月14日,人民搜索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她的工作如同她的球路,一样朴实无华,一样切中要害。
上任以来,邓亚萍在公司熬夜是家常便饭。为尽快了解公司情况,融入公司,邓亚萍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据总经理助理杨松回忆,邓亚萍来后就要走了以前的报告和文件资料,挤时间翻阅,仔细研究,此外,还把公司的很多员工叫去聊天,了解整个公司的情况。
除此之外,邓亚萍开始马不停蹄地拜访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她去了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也拜访了张朝阳、李开复等业内人士,请教学习、听取建议。
在严格管理和拼搏之外,邓亚萍身为女性管理者的一些做法,也给公司带来了不少的温情色彩——每个月,人民搜索都会给本月过生日的员工过集体生日,“不管多忙,亚萍都会到场,给过生日的员工送上生日祝福,和大家一起吃蛋糕、唱生日歌,做游戏。”何春强说。而不久前,刚刚荣升为爸爸的四位员工更是对于公司专门为他们举办的别开生面的“庆生会”激动不已。
人才是互联网企业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邓亚萍求贤若渴。12月6日晚19时,人民搜索2011年校园招聘活动在清华大学拉开帷幕。7日,北京大学;8日,北京邮电大学……在她的带领下,人民搜索校园招聘队伍马不停蹄。
她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表示,互联网是一个技术创新的海洋,唯有集聚顶尖高手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人民搜索期待中国最优秀的工程师加盟,在国际互联网竞争的舞台上展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12·20”再起航
12月20日下午,人民搜索新闻搜索1.0版上线仪式在北京举行。出席仪式的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蔡名照评价,这是“人民日报社大力推进搜索引擎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人民搜索对新闻搜索模式的一次创新与探索”。
张研农说,这是令人振奋的一天,是载入人民日报社发展历史的一天。
正如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董事长马利在此前的誓师大会上所言:人民搜索迈出坚实的两步——一步是,新闻搜索1.0版上线,体现了人民搜索脚踏实地、锐意创新的作风;一步是,“中国搜索引擎发展战略研讨会”举办,体现了人民搜索敞开胸怀、海纳百川的心态。这一天,人民搜索这个初生的企业再次聚焦在业界及公众的视野中。
相较之前的测试版,新上线的新闻搜索,不仅搜索准确性、数量均大大提高,一些富有创新性的细节,比如“事件模式”、搜索结果预览、新闻热度等功能也都让人眼前一亮。
对此,主管内容的总经理助理刘锋颇有信心:“新闻以客观事实为载体,蕴含着思想,传播着文化,体现着导向,作为人民日报社旗下的媒体企业,在新闻搜索方面大胆尝试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人民搜索题中应有之义。”
上线当天同时举行的,是人民日报社、中国社科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以及人民搜索、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实验室的揭牌仪式。
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在讲话中表示,“以此为契机,双方将携手共进,共同推进国家级搜索引擎项目的建设,为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转移和应用模式,加快培育国家信息产业做出新的贡献。”
事实上,创业伊始,从框架设计到技术研发,从产品开发到后续改进,中科院计算所深度参与了人民搜索研发的全过程。
而这种合作,也促成了双赢——人民搜索获得了有雄厚科研积累和实力的中科院计算所作为后盾,而中科院计算所则得到了将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大规模平台的机会。
中科院计算所网络重点实验室主任程学旗介绍说,与人民搜索开始合作后,计算所就把所里从事与搜索有关的研究人员做了调整合并,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团队,与人民搜索的技术团队对接。“我们的技术分成了两个队伍,一部分常驻人民搜索现场,一部分留在计算所提供后台支持。”至今,他还保持着和人民搜索副总经理徐秋野每天见面或通电话的习惯。
如今,计算所的两位老师带着约10名研发人员,常驻在人民搜索公司,他们有自己的工位,和正式员工们一样的工作。
中科院计算所高级工程师张刚是带队老师之一,在他的感受中,“学生们在这里工作后,有很大的变化和收获——研发和创新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更加有的放矢了。”
张刚特别提到了Google的模式,“Google是产学研一体化的典型,希望我们也能在这方面做成更多有成效的探索。”
“为人民服务”
人民搜索每位员工名片的背面,都赫然印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做人民的搜索”,“这不是口号,是有内涵的,是我们扎扎实实在做的,已经内化为我们的企业文化。”徐秋野说。
一位管理层人员这样解释他们对“人民的搜索”的理解和探索:人民搜索致力于做“有公信力”的搜索,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做“有价值”的搜索,提供实用、有益的信息;做“健康”的搜索,提供绿色、环保的信息,从而最终建立“国家级的专业深度公共搜索服务平台”。
邓亚萍表示:“中国在国际互联网舞台上的话语权还不强,这跟我们现在4.2亿网民的拥有量和最大互联网国家的身份是不匹配的。我们应该为中国互联网多做一点贡献。人民搜索愿意贡献小小的力量,成为值得广大网友信任和依靠的贴心帮手。”
专业为移动互联技术的何锐坦言,在人民搜索是一种挑战中实现价值,艰辛中体验幸福的经历。人民搜索移动客户端上线的日子,他的孩子呱呱坠地。“小家伙和我配合得非常好,一点也没有让我分心。” 刚刚身为人父的何锐疼爱中透露着自豪。
付金冰在人民搜索运营部工作,他的女儿刚满两个月。家在河北保定的他,只有周末才能回去看望家人。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总是赶早班车奔赴工作岗位,而每周一,第一个到办公室的,常常就是这位年轻的父亲。
杨青,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从一家互联网巨头来到人民搜索。他说,自己看重的,是人民搜索的企业文化和理念。“我来这个公司,追求的是自身价值、网民价值和公司价值的结合。”
路漫漫其修远
客观地讲,人民搜索自诞生以来,成长的历程中,有期盼,有祝福,有鼓励,有肯定,同时也有争议,有质疑,有批评,有指责。
对此,宫玉国坦言,他们并没有抱怨,“要有承受力,在争议中成长。”他说,“我们会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坦然面对。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用事实说话。”
人民搜索的标识,一度被指责有模仿之嫌,对此,宫玉国感到很不解。“人民搜索的标识是完全国产的。我们力图创作出有中国味道的标识,所以选择了中华第一龙——红山龙为母本,体现中国文化的根。用水墨方式勾勒出主域名。用方章镌刻上人民搜索的中文,透着浓郁的中国气息,怎么是模仿呢?”
当然,受质疑更多的还是人民搜索的前景。有人为人民搜索捏着一把汗,认为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基本瓜分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夹缝中求生存的人民搜索举步维艰。
背负着“搜索引擎国家队”的名头和压力,但在人民搜索的团队看来,“从来不敢说我们有什么优势”。“人民搜索是市场竞争的普通一员,我们必须靠实力说话。提升技术、加深对用户的理解,提供人民需要的服务,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宫玉国说。
12月20日举行的中国搜索引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说,邓亚萍有世界冠军的范儿,执行力非常强,我对人民搜索有信心。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搜索引擎的发展方兴未艾,人民搜索应该能够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1.0意味着我们的技术和服务才刚刚起步,必然会有很多不足。古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道’是为人民服务,而 ‘一’是一个起点,意味着我们从此开始上下求索,永无止境。”邓亚萍在介绍新闻搜索1.0版时,也表明了人民搜索对于未来的艰辛和付出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们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转变,如果我们今天停一步,明天就会慢百步”, 在谈及人民网、人民搜索等新兴媒体的未来时,人民日报总编辑吴恒权这样说。
专访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宫玉国(微博):人民搜索刚刚起航
“人民搜索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希望寻找各方面的合作伙伴,人民搜索搭台,大家唱戏,共同建设这个平台”
记者:为什么选择新闻搜索作为人民搜索进入市场的切入点?
宫玉国:人民搜索这个项目,凝聚着这些年来我们对互联网信息服务,尤其是新闻信息服务的思考。选择新闻搜索作为切入点,是因为:第一,我们的队伍有深厚的媒体背景,做新闻出身,对于新闻的深刻理解、对于读者需求的准确把握,正是我们的长处之一。第二,我们认为,新闻搜索本身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可以挖掘出更大的潜力。
记者:作为搜索引擎行业的新进入者,您如何看待人民搜索的优势和劣势?
宫玉国:人民搜索是一家刚刚起步的企业。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对搜索业务积累了一些经验,一些局部的思路。但在通用搜索这个领域,我们是新兵,是零起步,目前还谈不上什么优势。如果一定要说,我们的优势就是,第一,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我们得到了各方面坚实有力的支持。与中科院的合作,也是这种支持的一部分;第二,我们有一支满怀诚意、勤于努力的团队。我们只能通过踏踏实实地工作,来获取用户和市场的认可。
记者:您如何看待搜索领域中谷歌、百度、必应这些竞争对手?
宫玉国:这些公司都是值得敬重的同行,是我们学习和赶超的对象。但是,互联网界没有百年老店。微软曾经是最大的公司,但如今在访问量、品牌价值方面都被谷歌超越;谷歌则面临着Twitter与Facebook的挑战。所以,这个市场在不断变化,我们不会因为自身暂时的弱小和同行的强大,就失去希望。我们尊重每一个同行,但我们不会失去自信。我们相信,只要坚持,用诚意和努力去做事,就一定会进步。
记者:面对今天搜索引擎市场格局,人民搜索的机会在哪里?
宫玉国:今天,互联网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但是,如今主流的搜索引擎,对信息的组织依然有改进余地。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很容易就搜出成千上万条结果,但是,也许10页之后的内容应该是少有人看的。可以说,今天的互联网用户不缺少信息,缺少的是有效、有用的信息梳理。
在我们看来,理想的互联网信息组织应当是立体的,分层次的。通过对单条的信息聚合、整理,使之变成知识,产生应用,凝结智慧。未来搜索引擎的任务,就是把信息变“薄”,让用户更快捷、更准确、更简便地找到信息。这也是人民搜索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记者:在人民搜索新闻搜索1.0上线仪式上,你们曾经提出一个口号:新闻是有生命力的、多维的、有温度的。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宫玉国:这代表了人民搜索对于新闻搜索的理念。第一,我们都知道,单条的新闻是易碎的,但如果将新闻串起来,变成对整个事件过程的回顾,就获得了时间的维度,就有了更长久的生命力。第二,人民搜索搜出的新闻不仅仅来自传统媒体,而是以事件为圆心,整合多种来源的信息,包括博客、微博、论坛……我们努力为用户呈现出一个多维的、完整的舆论场。第三,通过对新闻转载率、传播率、网民关注度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某条新闻的“热度”,这种热度也是我们试图展现给用户的结果。
记者:您觉得人民搜索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宫玉国:每一个来到公司的人,都会看到公司前台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我们一直在讲,我们是人民的搜索。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发自内心地希望为人民做些事。市场需要有公信力的搜索引擎,网民需要客观的搜索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老百姓提供实用、好用、愿用的搜索引擎,体现出“绿色”的概念,远离虚假广告和不良信息,节约公共资源。这正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此外,人民搜索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开放,正是互联网精神所在。我们希望寻找各方面的合作伙伴,人民搜索搭台,大家唱戏,共同建设这个平台。
记者:人民搜索的未来目标是什么?有没有给自己定一个阶段性目标,达到了,就觉得可以坐下来松口气?
宫玉国:人民搜索已经扬帆起航。我们的面前是互联网信息的汪洋,只能把今天的事做好,一步步往前走。其实,谷歌、百度这些企业,发展到今天,也都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我们选择了新闻搜索作为切入点,就会努力在这个领域做好。同时,我们也会寻求从新闻搜索开始,逐渐扩展自己的业务。比如移动互联网领域,最近,我们已经开发了基于Iphone、Andriod、Symbian的客户端,也会择机向基于位置的服务、向区域化搜索、向SNS(社会网络服务)等领域进军。未来,我们会沉下心去,专注于产品,不断创新,最终用产品和服务证明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