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选秀会死掉吗?百姓梦想或取代偶像作秀
从风光无限到可怜鸡肋,国内电视选秀仅用了七年。无论是刚刚落幕的《花儿朵朵》,还是即将进行总决赛的《快乐男声》,都传递出明确信号:观众厌倦了作秀偶像
当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灿然缔造选秀神话之时,就有很多人预测国内偶像选秀不大可能走得长远。而今,一语成谶。本周五,湖南卫视2010《快乐男声》将进行全国总决赛,“三强”选手李炜、刘心、武艺也将一决雌雄。然而,似乎没有太多人熟悉他们的面孔、他们的声音。今年同样遇冷的选秀节目还有已经落幕的青海卫视《花儿朵朵》等。在一片低回落寞中,曾经风光无限的电视偶像选秀成了一块处境尴尬的可怜鸡肋。与此同时,诸如《中国达人秀》等“接地气”式的选秀产品却备受关注。从“偶像秀”到“真人秀”,也许是中国电视选秀的一次涅槃契机。
■ 收视率暴跌观众审美疲劳
从2004年至2009年(2008年未办),湖南卫视“超女”、“快男”每年都会催生新偶像,张含韵、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尚文婕、陈楚生、曾轶可等等,都是通过这个平台锻造出的“产品”。到了2010年,虽然各卫视的选秀节目依旧车水马龙、眼花缭乱,但选手普遍被认为缺乏个性、辨识度不高,网络点击率更是无法与耀眼的“前辈”相提并论。
某媒体不久前曾推出题为“选秀,你厌了吗?”的网络调查,65%的网友称对选秀心生厌倦,他们中更有接近60%的人表示2010年选秀“感觉最差,建议以后停办”。
大众对电视选秀的关注度一落千丈,直接导致的便是选秀节目收视率急剧下滑。据了解,湖南卫视从巅峰时期的2005年“超女”,到今年“快男”,收视率下降近九成。
在星文唱片总经理刘思齐看来,观众审美疲劳是电视选秀遭遇瓶颈的重要原因。“当初‘超女’一火,各大卫视便一窝蜂成群结队地跟风,照搬照抄,几年下来,观众势必会审美疲劳。这就像两口子,时间长了难免也会产生‘七年之痒’。”而抛开观众因素,选秀节目本身抱残守缺,缺乏创新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就像今年“快男”,几乎延续着往届一成不变的模式,赛制冗长、环节繁复、主持乏味,观众看得昏昏欲睡。“现在的选秀节目概括来说就是了无新意,在规则、选拔方式上没有任何创新性,观众自然不爱看,老吃一种菜会乏味,甚至倒胃口。”刘思齐说。
■ 脱离音乐产业链失去根基
就本质而言,选手是电视选秀的主体,他们的发展左右着电视选秀的发展。有人认为,选手资源过度开发,对新人开发的严重不足,最终也导致了电视选秀进入冰河期。就像刘思齐所言:“现在选秀很多,但是真正有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选手有吗?无论从唱功,还是人格魅力上讲,都没有。”而音乐制作人高晓松也充满感慨:“确实有点过度开发,打鱼也还有个休渔期呢,不能一下都捞完。歌者该有的历练、挫折、人生感悟都需要时间培养。”
一方面是选手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选秀出来的优胜者,没有发展、提升的好环境。目前国内选秀,在节目、选手与娱乐产业之间并未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产业链。说白了,就是明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而选秀模式遇到瓶颈,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音乐产业链断了。
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导演金磊认为,“超女”、“快男”等偶像选秀存在致命的软肋。“李宇春横空出世是因为她代表了‘80后’整个一代人的个性面,但不可能每年都出现一个能代表一代人的选手。”在他看来,偶像选秀的生命力其实是与后端运作捆绑在一起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唱片工业。“《美国偶像》长盛不衰,是基于美国强大的唱片工业。美国选秀冠军,可以马上发一张唱片,大卖100万张,从此站稳脚跟,而在中国不可能做到这样。”
■ 百姓梦想欲取代偶像作秀
那么,电视选秀会死掉吗?有人认为它不久将在荧屏消失,因为没有收视率,电视台不会做赔钱买卖。不过,也有人认为,如果以新的节目样式取代旧有,它可能以另一种新的形态延续下去,迎来重生。就像一位观众所说:“偶像选秀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到了选秀产品更新换代之时了。”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教授胡智锋认为,国内选秀节目在经过7年“原装克隆”与“本土化克隆”之后,更需要注入真正本土的内涵。“今天的选秀,不能为了选秀而去选秀,而应该与我们自己的社会需要、时代主题、文化价值观等相结合。”
胡智锋的话点出了一个重要背景,即国内选秀节目几乎都是国外选秀节目的“克隆体”,比如“超女”源自《美国偶像》,《中国达人秀》源自《英国达人》。但国内选秀往往只学到了形式,却忽视了国外成功选秀节目的内核。国外选秀其实并非纯粹的造星运动,其内核其实是参与性和全民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彰显“中国梦”而收视率飘红的《中国达人秀》恰恰领悟到了国外选秀节目的成功精髓,那就是“真实娱乐”和“民生娱乐”。
反观之,从2004年第一届“超女”开始,国内选秀节目相伴而生的是虚假作秀、过度包装、低俗炒作和无聊噱头,这一切与真实生活相去甚远,终被聪明的“沙发土豆”们所抛弃。如此看来,《中国达人秀》等一批真人秀节目的走红当在情理之中。难怪有人说:后选秀时代,接地气才能聚人气。(记者 李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