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时事聚焦 → 文章内容 → 少年奋发求学,晚年情系故里

少年奋发求学,晚年情系故里

作者:丁波 陈佳 顾秋萍 张新民 张琳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2010/7/31 7:34:45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钱伟长回到无锡母校荡口小学
  钱伟长为南航题词。

 20年来12次回无锡母校荡口小学

 亲手将队旗授予“钱伟长英雄中队”

 2007年5月14日,无锡市荡口中心小学的老校友——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回到了母校。这也是23年内钱伟长院士第12次来到母校。谁知道这也是母校师生和老人的最后一次近距离接触。昨天,老人去世的消息传来,师生们万分悲痛。

 学校的老师们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每次老人来到校园。都会观看孩子们的文艺演出,然后听取“钱伟长英雄中队”队员的汇报。每次又都是在“鸿山苍苍,鹅湖荡荡……”这首由钱伟长谱写的校歌声中,同学们依依不舍地送他走出校门。

 该校“钱伟长少年创造学院”的“小院士”吴心怡和3位同学因小创造发明被评为“无锡小小发明家”,受到钱伟长的嘉许。该校“钱伟长英雄中队”——六(2)中队的队员们回忆着他第十次回母校为大家授旗的情景,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周艳老师向钱老汇报了五(2)中队被无锡市少工委评为“钱伟长英雄中队”的消息,钱老亲自把“钱伟长英雄中队”的队旗授予五(2)中队,并和队员们合影留念,他勉励队员们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担任“钱伟长创造学院”名誉院长的钱老每次面对孩子们都异常兴奋,不时询问学校的近况。当他听到当年和他合影留念的少先队员如今有的已经成为研究生,有的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出色工作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鼓励队员们要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丁 波

 深情感恩母校

 难忘在苏州中学求学的一千个日夜

 入校最后一名,毕业考取清华大学

 2005年10月6日,江苏省苏州中学迎来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他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地坐着轮椅在校园内参观,看着眼前的一桥一楼、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他回忆起了很多过往,并与身边的人们分享着自己在这里三年的读书经历,他正是苏州中学的著名校友钱伟长院士。苏州中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徐乐回想起钱老回母校的情景不禁感叹,如今斯人已去,但钱老的音容与教诲仍在耳畔。

 1928年,钱伟长考上了苏州中学,因为没有学过外语和物理,对数学也是一知半解,他以最后一名的身份进入了这所高中。虽然是最后一名,但学校因为他国文出色、文章写得好,破格录取了他。苏州中学的刻苦学习让钱伟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1年,19岁的钱伟长以优异的文学和历史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并获吴蕴初设立的“清寒奖学金”。

 少年时就读苏州中学,让身为无锡人的钱伟长把苏州视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毕业之后的岁月里,他依然十分关心苏州中学的发展,多次回校。

 2005年10月6日,苏州中学举办了“府学千年,新学百年”庆典活动,钱伟长再次回到母校“探亲”,并亲手为校园内新落成的范仲淹像揭幕。校庆上,钱老看到了苏州中学编写的校本教材《百年苏中》,深有感触地说道:“看到书名,我就想起了70多年前,在苏中求学那难忘的一千个日日夜夜,在三元坊苏中校园内,碧霞池、春雨池畔、道山亭前,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乳汁,浸润在诸多名师的教诲熏陶之中,确立了我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人生目标。”

 在参加完母校庆典后,2005年10月9日,钱伟长还在苏州度过了自己93岁的生日。

 陈佳 顾秋萍

 谆谆教导后辈

 南航前党委书记刘明浚忆钱老,他曾告诫大学生

 “天才与勤奋,宁愿选择勤奋”

 “他告诉我们说,他从不信有什么天才,在天才与勤奋之间,宁愿选择勤奋。”刘明浚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党委书记。他回忆说,最早见到钱老是在1956年11月17日,那时,他还是南航大二的学生。在听了钱老的讲座后,他心情激动不已,提笔在日记上记下了这难忘的一刻。

 “记得钱老来校访问那天,全校师生自带方凳或小马扎,早早地集中在明故宫校区大操场迎候钱老作报告。钱老那时40来岁,学识渊博,口才极佳,没有讲稿,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钱老谈到向科学进军的重大意义和必须具备的物质资源以及技术基础等重要问题。报告内容极其丰富,从空中讲到海底,从沙漠讲到河流。报告时,他抬头看到学校5号楼后面的锅炉房大烟囱冒出的缕缕黑烟,便即兴谈到了如何节约能源。他风趣而又惋惜地说,‘你们看,这煤炭没有充分燃烧,浪费极大,它冒出的不是黑烟,而是乌黑溜油的金子啊!’一席话让我们茅塞顿开。”

 最让刘明浚印象深刻的是,钱老建议同学们在“天才”与“勤奋”之间,宁愿选择“勤奋”,宁愿采取勤奋的学习方法,而不要天才的学习方法。“钱老进而解释说,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所谓‘天才’,只相信‘天才出于勤奋’。”  

 张新民 张琳

 钱伟长第三位弟子樊蔚勋忆恩师:他对我说

 “你别以为书上的字是平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教授、博导樊蔚勋,是钱伟长的第三位研究生。从1956年开始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师从钱伟长。昨天,记者来到南航的西苑宿舍采访了这位已经80岁的老人,听他回忆自己和恩师交往的点点滴滴。

 1956年他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的就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钱伟长的研究生。樊蔚勋回忆说,虽然数学只考了三道题,要在两小时内完成,难度都很大。很幸运的是,他终于考上了。“当时的钱老师已是名人,忙得不得了。”樊蔚勋告诉记者,力学所也不是学校,所有的学位课程学生都要看书自习。粗略算了算,估计两年的时间里也就见过老师八次。但每次见面,老师都会和蔼地给他进行指点。老师的话不多,却总是一语中的。

 回想起恩师的教诲,樊蔚勋至今仍历历在目,他说,“你不要认为书上的字是平的,也别认为书上的字都是一样大小。”这句话影响了樊蔚勋一辈子。“乍一听起来,这话与常识相违背啊,书上的字怎么会是不平的?又怎么不是一样的大小呢?后来我慢慢悟出来,这其中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在钱老受到不公正对待期间,樊蔚勋也受到牵连,下放在一个农业学校。后来钱伟长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樊蔚勋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老师。1979年底,樊蔚勋调往南航。“1993年南航想聘钱老当名誉校长,我写了封信给他,他欣然同意。当时的钱老已经是80多岁了,还在南航做了一个长达3小时的报告,完全脱稿,我们私下里很是佩服,说把这话原封不动记录下来就是一篇不用修改的文章。”回忆往事,樊蔚勋唏嘘不已。2006年南航创办“工程力学钱伟长班”,当时也是樊蔚勋写信给钱老征得了他的同意。  实习生 路畅 

 本报记者 张琳 

 摄影 张新民

 他在江苏

 留下的足迹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一个具有国学功底、创办新学的贫穷的诗书家庭,是国学大师钱穆的亲侄。

 

 ●小学时,他就读于家乡的七房桥小学,后来由于家乡失火,他又陆续进过荡口镇的三所小学。

 

 ●13岁时,他来到了无锡,先后在荣巷公益学校、县立初中、国学专修学校读书。

 

 ●16岁,父亲病逝,随钱穆在苏州上学读高中。步入青年时期的钱伟长文史成绩优异,在18岁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31年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 。

 

 ●1990年钱伟长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同期还担任了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工业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

 

 ●1997年他被聘为南京大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少年奋发求学,晚年情系故里>-: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