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南京版好人“莫文隋”
她就是南京版好人“莫文隋”
“南京妈妈”刻意回避媒体,她的故事引来又一批爱心捐款
社会各界的爱心,给了孙梦玲希望。 |
“代南京妈妈捐1万元”
在南京妈妈张丽娟大爱的感动下,昨天不少南京市民直接将爱心款送到病房,外地读者的爱心款通过邮局源源不断汇向南京。扬子石化工程公司的陈女士打来电话,准备代表公司捐助一万元给盱眙女孩孙梦玲。陈女士告诉记者,在当日晨会上,公司的陈总和工会的左主席,向大家介绍了南京妈妈和盱眙女孩的故事。与会公司领导都被这位在江北的员工而感动。大家认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位南京妈妈是否是扬子石化的职工,但作为江北的企业,要在员工中弘扬这种精神。于是便委派陈女士代表公司负责捐赠事宜。
无锡一家慈善基金会的贺遵冬同陈女士一样,也是听其领导介绍才知道南京妈妈和盱眙女孩的感人故事的。同事们在办公室里传阅报纸。贺先生表示该慈善基金会在了解孙梦玲的具体情况后就会通过基金会的相应程序对她进行捐助。扬州希捷箱包公司办公室的员工打来电话,希望提供账号汇一笔爱心款。这位女士称,一大早,他们老总特地要求他们当天汇出。连云港的某企业老总也在咨询如何电汇,他不肯留下姓名,自谦是一个个体户,下午接待完客商就邮一笔款来。
孙梦玲第一次配体检查失败的消息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家住无锡的秦群心女士汇了象征“六六大顺”的660元爱心款后昨天又打来电话询问有关配型的事宜。上海的潘秀琴女士打来电话,也希望能够在配型方面帮助到孙梦玲。来自盐城的杜先生也表示愿意接受配体检查。
“不要去打扰南京妈妈”
记者注意到,这几天南京妈妈都没有出现。小梦玲偷偷告诉记者,南京妈妈怕被媒体和市民认出来,她有意回避几天。作为记者,我们真的希望能走近南京妈妈,将她省吃俭用的生活、丰富的内心世界呈现给本报读者。但南京妈妈一次次谢绝,尤其是她为回避我们,不能去看小梦玲,让我们很是不安。
这几天,南京妈妈故事以及她愿默默支持孩子不愿露面的现象,也引起广大读者、学者和网民的关注。南通读者毛瑞康先生表示,张丽娟可以说是南京版做好事不留名的“莫文隋”(“莫问谁”的谐音,南通的好人典型)。虽然南京妈妈张丽娟在南京未现身,但让他和周围的人都能感触到她的存在,就像生活在自己的身边一样。他同时也指出,请尊重南京妈妈的心愿,让她平静的生活。
作为扬子晚报忠实读者,南航新闻传播学系主任屈雅红教授称,这几天,她一直关注本报“南京妈妈”的报道。她认为有这么多读者和南京妈妈一样加入爱的行列,从社会风貌上来看,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凝聚力。屈教授称,一个人的经济能量越大,帮助别人的能量也越大。但从现阶段的统计结果来看,往往是收入平平的人帮助他人的更多,让人感觉收入一般的人更有爱心。其实,一个人的爱心多少和经济能力并没有必然联系,一个普通的女工默默帮助一个家境贫寒的女孩,也不想让大家知道,她在这个过程感觉到自己被社会需要,她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当她回避媒体和众人,默默帮助他人时,我们最好不要去打扰她。
刘仕霞 吴俊 文/摄
爱心榜(三)
王文杰 金坛 1000元
高乃军 扬州 1000元
冯 睿 淮安 200元
罗 伟 镇江 1000元
徐先生 扬州 2000元
孙开付 盐城 1000元
石女士 如皋 300元
张苏霞 淮安 200元
文先生 盱眙 200元
陈先生 常州 1200元
吴梓境 南京 200元
一女士 镇江 300元
沈先生 南京 200元
张 华 宿迁 200元
扬子石化工程公司 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