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拾荒“拾”出十几万枚古币
老汉拾荒“拾”出十几万枚古币
位于淮安一老宅废墟下,是当年酒坊老板为躲避日军而埋
考古人员正在现场挖掘清点铜钱。朱鼎兆 摄 |
老宅基地下惊现两个藏钱洞
记者当天赶到越河小区拆迁工地时发现,一圈四方形的警戒线被拉起来了。在发现铜钱的地方,记者看到一个直径约40厘米、深约50厘米的洞,洞里密密麻麻满是铜钱,混合着污泥全是黑色。埋藏铜钱的地点共有两处,一处是四方形,一处是成不规则的“8”字形。四方形的地窖里渗了不少水,铜钱与泥土混合大部分都粘连在一起。“8”字形地窖比较干燥。截至下午4时许,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清理出13口袋的铜钱,数量大约有十五六万枚。
据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尹增淮主任介绍,这次出土的铜钱数量是目前该市宅基地下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次,保存的品相相当完好,制造时间从清朝晚期到民国早期,这对于研究近现代货币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清末铜钱,也有民国镍币
记者发现,这十几万枚钱币中既有清朝的铜钱,也有民国时期的镍币。为何在民国时,还要将清朝的钱币当做财物收藏起来,难道清朝铜钱能在民国流通?尹增淮告诉记者:“清朝铜钱在民国前期还是能用的”。据介绍,在民国初期,新式铜钱与清末旧式铜钱混合流通,市面上流通的不仅有清代的各类铜钱也有民国的各类铜钱。直到民国中期后几年,国民党政府开始了统一币制,发行纸币,铜钱才逐渐被镍币所代替,退出流通。
尹主任告诉记者,如今的越河小区拆迁工地在清朝时,原是一片繁华之地。从挖掘出来的清朝铜钱上,还可见“广东省造”、“浙江省造”、“河南省造”等字样,可以想象在这里曾聚集了多少南来北往的各地商人。
为躲避日军才将十多万枚铜钱埋入地下
这么多的铜钱为什么会被埋在宅基地下呢?在围观群众的指引下,记者在现场找到了拆迁前此处房屋的主人汪先生。
他告诉记者,他家祖辈是经营酒坊的商人,家境殷实,挖出铜钱的那块地方原是他家的一处老宅。他听长辈们说,当年日本侵略军进淮阴城的时候,他的爷爷带领一家老小和能带走的金银逃到乡下。临走前,他爷爷吩咐店里的几名雇工将家里笨重的不能带走的铜钱埋藏起来。但等抗战胜利后,他的爷爷重新回到淮阴城,发现几名雇工已经失踪,因而也就没人知晓他家大量的铜钱埋在什么地方。直到现在,这么多铜钱才重见天日。
通讯员 刘权 黄国龙
本报记者 朱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