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南溪区全力打造浓香型白酒产业基地
为打造三个百亿产业,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四川宜宾市南溪区连连出招:一是由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主办,宜宾学院、南溪区人民政府协办,四川国砫豆制食品有限公司承办的《食品产业与民营企业发展论坛》;一是与宜宾学院校区合作达成框架协议,拟在成立南溪食品文化研究所的基础上,完成《南溪食品文化》课题研究以及编制《南溪食品文化发展规划》。南溪如此雷厉风行地抓酒业食品产业,能否将其打造成为酒业食品产业新高地?
近年来,南溪区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恢复和扶持一批曾荣获部优、省优称号的“南福”“金南福”“叙南”“瑞云”等老品牌,金南福、今良造、长兴等为代表的酒类企业先后成为支柱企业,酒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2011年3月,南溪区委区政府吸纳省外资金,将湖北白云边引入南溪生根开花,与天成酒业共同打造2万千升的原酒基地。同年7月,又组织金南福、今良造、长兴等酒企抱团出击贵州白酒博览会。南溪白酒产业为何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态势?
破解谜题一: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是文化品牌。南溪酒文化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唐代大诗人杜甫、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南宋大诗人陆游都在南溪留下过绝美佳句,将南溪美酒誉为“南溪春”,与贡品“荔枝绿”相提并论,足见当时“南溪春”酒本身的香醇。到了明代,南溪广福街的那口“映泉”,同样昭示着南溪明代酿酒业的兴旺发达。就是这口王氏所开的广福街老糟坊,成为解放初期国营26酒厂厂址,与五粮液的国营25酒厂和泸州老窖的国营28酒厂齐名。对这些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南溪区委区政府的做法是将其转化为品牌文化,以此形成了金南福、今良造、天寨春三大品牌。
破解谜题二:不可复制的地理环境。南溪区位于长江之滨,北纬27°50′—29°16′之间,被称为神秘的北纬28度地带,形成了神奇而独特的“微生物圈”。这个“微生物圈”,也只有在长江上游才能找到。再加上这里有湿润空气和紫色土壤,特别适合微生物发酵。
破解谜题三:“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近年来,南溪区委区政府制定了白酒专用原料基地建设五年规划,采取“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造了3万亩酿酒专用红粮基地、10万亩水稻基地,与重点龙头企业签订了“订单”协议收购面积11.51万亩,不仅如此,还计划到2015年,在15个乡镇发展白酒专用原料基地27万亩。充足的酿酒专用粮,不仅为白酒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而且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给广大粮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对此,南溪区委书记李学焦说:“在政策扶持上,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资酿酒农业发展的补贴扶持政策,整合产粮大区奖补资金、水稻‘三百’工程、科技项目、科技创新基金等项目资金,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扶持白酒产业,并安排专项资金加强种子、肥料补贴和基地建设。”
破解谜题四:有效地政策扶持和产业园区。2009年,南溪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部署的号召,专门召开了打造白酒生产基地政协提案协商座谈会,提出了着力打造“邓子均文化广场”和南溪基酒生产基地的奋斗目标,建立了区领导联系重点龙头企业制度,采取无形资产、库存原酒、股本金抵(质)押和政府性担保公司担保等办法,对于销售收入上5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的酒类企业可由政府性担保公司分别给予10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的融资贷款担保支持。与此同时,该区在城北规划了食品(酒类)产业集中发展区,计划新建和扩能技改一批1000千升以上规模的白酒生产企业和酒类物流、包装、研发企业,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将南溪打造成浓香型白酒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