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传媒广告网媒体广角 → 文章内容 → 管理部门与报刊共同规范报刊证券信息传播

管理部门与报刊共同规范报刊证券信息传播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发布时间:2011-3-8 20:38:24

   报刊对资本市场信息传播做了大量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但证券期货虚假新闻有从网络开始蔓延到权威传统媒体的趋势。

    在2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召开的加强报刊传播证券期货信息管理座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对主流报刊在证券

 
期货领域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她表示,近年来,广大报刊出版单位对资本市场信息传播做了大量积极而有效的工作,使我国资本市场形成了较为公开、透明、可信的信息传播体系。

    但王国庆同时指出,不可否认,当前涉及资本市场的报道、评论仍然比较混乱,对于涉及国家重大政策及有关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报道,不仅网络随意刊发、炒作虚假信息,一些传统媒体也不负责任地报道,甚至个别权威传统媒体也刊登虚假失实报道,证券期货虚假新闻有从网络开始蔓延到权威传统媒体的趋势。“不久前,《新闻记者》杂志评选出2010年‘十大假新闻’,其中多起与证券期货市场走向、政策调整密切相关,包括‘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西安市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等,都是个别权威报刊甚至是党报党刊登载的。这类假新闻破坏公众的合理预期,对资本市场稳定发展造成极大隐患和现实威胁,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王国庆举例道。对于媒体在证券期货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也直言不讳,认为确实存在误报、错报、被利用等情况。

    分析证券期货报道领域的虚假新闻现象,《财经国家周刊》副总编辑张修智认为,从总体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目前仍处在新兴加转轨的阶段,市场运行基础和法律制度建设是个长期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利益主体利用机制和体制的监管不到位和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为攫取一己之利,在市场兴风作浪,内幕交易层出不穷,市场操纵司空见惯。这也正是证券期货报道领域内新闻炒作和虚假报道所赖以依附的市场土壤。

    张修智进一步分析说,某些上市公司利用媒体提前发布重大信息,影响公司股价;某些市场机构利用新闻媒体散布虚假信息,为其市场操作推波助澜。这两种情况对市场造成的危害甚巨。对此,《上海证券报》副总编辑程培松表示,资本市场是利益场,也是信息场,媒体报道引起的市场波动往往能给有关利益方带来暴利,有人不惜为此铤而走险。在博弈中,利益各方往往都希望利用媒体为自己服务,比如用爆料手段吸引记者,提供打击对手的“炮弹”,倘若媒体或记者急于出彩,疏于对事实的核实和建立公平公正的立场,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新京报》经济新闻部主编王海涛也表示,中国的证券市场往往存在所谓的内幕消息,这种土壤为传播似是而非的证券信息提供了温床,为一些证券分析师提供了忽悠的空间。在此情况下,媒体甄别证券类信息往往有一定难度,有时就会出现信息失真或观点错误的情况。

    此外,张修智表示,个别新闻从业者为了自身利益,运用媒体从业者的优势发布和散布虚假信息,这种情况也会对市场造成很大危害。程培松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直言个别媒体从业人员或由于职业道德丧失,出于私利与相关利益方勾结,炒作或制造假新闻从中牟利。虽然只是一小撮人,但危害极大而且往往较为隐蔽。

    严查采编流程管理漏洞

    看似技术层面的因素,实则反映出部分媒体主观上对采编管理和制度流程的规范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除以上原因外,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媒体间竞争激烈,采编人员为吸引眼球而忽视对新闻事实的调查与核实,也是导致新闻炒作和虚假报道产生的主要原因。

    程培松举例说,一是“抢新闻”,如在一些重要政策正式发布前为求独家、领先,在不能充分掌握事实全貌和政策基调之前匆忙刊出报道,一旦偏差较大就会造成假新闻出现;二是“造新闻”,个别媒体从业人员或为制造所谓影响力,或出于自身新闻职业道德缺失、新闻执业失范,以非权威信息作为信源发布新闻,极易造成失实。对于“造新闻”的观点,证券日报社社长谢镇江也指出,一些新闻炒作和虚假新闻是由于听信个别专家的意见,未作平衡性采访而做出的片面和误导性报道;还有一些是由于只依据新闻爆料进行编写,而未充分核实信息,没有对信息源进行多渠道相互印证。

    此外,程培松指出,信息传播手段快捷丰富,使舆论环境趋于复杂,特别是以网络、论坛、博客、股吧等为代表的新信息载体成为不少人散布虚假信息的渠道,也日益成为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在有关权威信息不能通过正规渠道及时披露的情况下,部分媒体往往以“求证”等方式报道了传闻,而一旦当中涉及虚假信息,媒体自然难脱以讹传讹的责任。谢镇江对此也直言,有的新闻炒作和虚假新闻只依据网上发帖编写,甚至连采访源都没有。

    “出现这些情况的最主要问题是新闻专业操作的把关存在漏洞,没有在环节上认真把关。因此,在报道操作过程中,要对信息源多渠道核实,信息来源应相互印证、保证真实可靠。严禁依据道听途说制造或编造新闻,不得凭借猜测想象炮制或歪曲新闻事实,避免误导性陈述。”《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王胜忠总结道。

    程培松也将根本原因归结于媒体采编流程管理和审核发布环节出现的漏洞,不能对虚假新闻进行及时纠正。“有些报纸或电视台出于营利目的,将版面或时段外包给投资咨询公司、股评家,由于疏于管理,任由一些所谓的专家忽悠读者和观众,在这些荐股节目或版面中,往往就夹杂着大量的虚假信息。这看似技术层面的因素,实则反映出部分媒体采编关键环节负责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主观上对采编管理和制度流程的规范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有了制度而未严格执行。因为一个好的管理机制可以从制度上对新闻操作失范情况予以拦截和纠正。”

    加强从业人员专业培训

    “80后”、“90后”已成为都市及财经类报纸采编主力,一些媒体对其重使用轻培训,当前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年轻记者培训和再教育。

    证券期货报道存在新闻炒作、虚假新闻等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分媒体从业者专业素质不高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对此,谢镇江表示,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欠缺,对金融证券领域的复杂问题、技术性问题等缺乏知识储备或准确认识,导致分析评判失误,形成虚假报道;《理财周报》主编夏日表示,部分媒体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不高,对有关证券期货市场的政策产生错误解读,对市场、产品没有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中国证券报》副总编辑宁晨新表示,我国证券期货市场是一个年轻的市场,证券期货媒体从业人员也相对较年轻,新闻从业经验不足,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媒体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在新闻报道和政策解读中出现专业方面的错误,误导市场,这些属于可控范围,可以通过加强证券期货从业记者的专业培训来解决这一问题。”张修智说道。对此,王国庆表示,目前“80后”、“90后”已经成为都市及财经类报纸采编主力,媒体对其重使用轻培训,有些年轻人进入媒体就独立操作,个别总编连稿件都不看。因此,当前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年轻记者培训和再教育,证券期货等财经领域的新闻记者不但要加强新闻业务的培训,还要加强财经知识的教育。


<管理部门与报刊共同规范报刊证券信息传播>-: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