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喜“名师高徒”的书画展
文/毕宝祥
活跃于南京画坛的策展人辛立娥策划了一个“名师高徒”的书画展,并得到了南京市艺术基金和省美协理论艺委会的支持。首展邀请了我和几位学生,得知后十分欣喜!一是因为虽然名师不敢当,但高徒有不少,这是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良机;二是因为学生们计划明年搞个较大规模的师生作品联展,这次正好做个热身;三是因为作为教师,培养学生为第一要务,学生能否成材,关系到老师是否称职。这次我们师生被邀请参展,说明了社会对我们的认可。
这次参展的学生有六位,都在高校和省级画院从事美术创作与研究。个个成绩不俗,品学兼优。他们的作品各具面貌:李金宇作品:笔苍墨润,意蕴深厚;董金良作品:空灵细腻,幽深宽广;王静作品:传统笔墨,现代意趣;包勇作品:山情禅意,清新脱俗;何芳作品:润泽灵动,恣肆洒脱;王顾宇作品:奇崛遒劲,色墨兼擅。总的来说,共同的特点是:格调高,技术好,个性强。格调高的作品才能感人;技术好的作品才能服人;个性强的作品才能抓人。格调决定作品的品位;技术决定作品的水准;个性决定作品的特色。只有在这三方面同时用力,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扬子晚报" data-ke-src="/upfiles/article/20190214164825632563.png" src="/article/UploadPic/2019-4/201942720842293.png" border="0" onload="return imgzoom(this,950);" style="cursor: pointer;"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他们几位都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在教学中,我注重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扶植学生的创作个性。基础扎实是基本要求,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个性鲜明是成功要素,与众不同才能脱颖而出。如果学生画的都像老师,只能说明学生是井底之蛙,教师是误人子弟。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生学习,学的是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学的是艺术规律和艺术精神。不是表面的一招一式,更不是生搬硬套的模仿。学别人,做自己,在这点上,我的学生们是成功的,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正是我所乐见并深感欣慰的!
现在是美术创作多元化的时代,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传承型,二是融合型,三是创新型。传承型需要功力,因为需要对传统文化有精深的研究;融合型需要视野,因为需要对其他艺术有所了解;创新型需要胆识,因为需要大胆尝试,大胆探索。三种类型在美术发展的每个时期都会并驾齐驱,各美其美。作为美术工作者,对于各种类型的创作形式要相互包容,不要相互指责。我们应该既坚持自己的路,又理解别人的选择;既执着于自己的探索与研究,又学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与成果。只有同时具有坚韧不拔毅力和海纳百川胸怀的人,才能更好地有所发展、有所成就。
明年我就要离开教学岗位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收获了无数的欣喜和欣慰。相信随着学生们不断地成长与成功,我还会收获更大的欣喜与欣慰。我期待! 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