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镇办初级中学何以成为“名校”
一所镇办初级中学何以成为“名校”
——探访南京东郊作厂中学的成功之路
这里曾培育了数十名柏斌、戎华这样的清华大学少年班、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精英,曾经连续6年出过南京市江宁区中考状元、榜眼;2008年中考,全校300名考生有67名达四星级江宁高级中学统招分数线,占考生数的22%,中考总均分537分, 并列江宁区农村初中第一名;更有数百名南京城里娃拼命“挤”进这所学校。
有人曾风趣地说,汤山街道作厂中学的办学条件,就好比是“小米加步枪”,生源也是“杂牌军”,教师队伍并无特别之处。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很不起眼的镇办中学,居然创造了江宁区的办学奇迹,成为闻名遐迩的“名校”。那么是什么塑造了名校的魂魄?又是什么力量使其不断推出新的变革,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学习乐园?昨日,我们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走上了探访之路。
“没有落后的学生,只有落后的老师”
坐落在汤山温泉旅游风景区内汤泉湖畔的作厂中学,北望青山,南邻秀水,结庐人境,却丝毫没有都市的喧嚣。走进风景秀丽的校园,有一种颜色却能直逼人心,那就是这所学校古老的色彩。虽说斑驳迷离,却能溢出书卷的清香。
身为江宁区教科研带头人的杨勇校长,年轻而又儒雅,很有亲和力,完全没有名校校长的“威严”。一进校门,我们看到了墙上的“座右铭”于是采访便自然从学校的座右铭谈起。
“没有落后的学生,只有落后的老师”是学校最早的座右铭。“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已经铭刻在每一位老师的心上。据悉,这些年来该校倡导以人为本,首先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激励学生为教育的出发点,学校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对学有所长的优秀生负责,而且要对暂时的思想、学业后进的学生负责。对待后进生,学校建立档案,落实“一帮一”帮扶制度,由学校领导、教师、优秀学生构成的转化后进生网络,在思想上引导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感情上感化他们,这么多年来,没有一名后进生掉队。在教学上,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对优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着力提优,拓宽其知识面,加大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鼓励他们冒尖,使其更加优秀,该校每年都有数十名学生在省市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对学困生,学校不歧视、不放弃,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双基的辅导,在内容上做到起点低一点、坡度小一点、难点分散一点,在教学中优先提问,优先答疑,使其能掌握基础知识,跟上队。对生活上的特困学生,学校则建立爱心基金,师生为之捐款,承担其生活费,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对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建立兴趣小组,辅导提高,让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活动,使他们在省、市、区艺术评比和表演中崭露头角。这一切,也许就是对这所学校座右铭的最好诠释吧。
“创建必争一流,创新以德为先”
“条件再艰苦,质量不能降”。3年来,为了让学校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学校打响了3年攻坚战,他们不断提升标杆,用一流的目标激励每一个人。靠创建刺激学校的再提高,用创建凝聚所有人的智慧和力量,凭创建打造一个全新的校园。
3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全国青少年集邮基地,江苏省中华传统美德研究基地,江苏省合格学校,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南京市课程改革基地一等奖学校,南京市校本课程优秀方案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创新以德为先,学校把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放在一切素质培养的首位,树人先树德。在德育内容上,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规纪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