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渡”“根”在生活,“魂”在思维
作文的“根”在生活,“魂”在思维
写出“风沙渡”等优秀高考作文的考生和专家昨齐聚本报,研讨中学作文教学的得失
本报小记者在现场提问。 |
上考场路上随眼一瞥小饭馆,成就了今年名噪一时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风沙渡”。受到“风沙渡”的触动,不少专家和一线语文老师也将视线转向当下中学作文教学的得失。昨天,本报邀请了今年高考作文的几位“巨头”:“风沙渡”的作者王希,本报“高考优秀作文选登”的另一篇“吃粽子”作者孙儒和今年江苏省文科第一名孙曦,以及他们的语文老师和相关作文专家,召开“高考优秀作文暨中学作文教学研讨会”,探讨高分作文“出炉”的经验及中学作文的教学方向。本报20多位小记者也参与了研讨会。
考生的经验
要学会从生活中
捕捉素材
王希
■高考满分作文“风沙渡”作者
■高考文科总分388分
■已被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录取
缺少观察的文章就如同无根的浮萍。不少同学在写作时会有缺乏素材之感,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之一是生活范围仅限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所以不少同学写起作文来动辄便是亲人、学校、老师或者同学。作文题材的单一随之而来的恶果便是虚情假意,写不出真情实感;原因之二是少有对生活细微处的观察。路上走来一个捡垃圾的老婆婆,不少人心里肯定会有一阵酸楚。但酸楚过后,能有几个人把这个积累成自己的素材,又或者是把思考上升到社会保障、孝悌之义的高度上?原因之三便是心态问题。好的文章背后肯定是深沉思考的积累,同时还要一种甘于寂寞、平和的心态。“生活、社会、生命”这三点是作文素材的来源,而“观察、感悟、总结、升华”这四点则是作文的方法。我认为,把握住这7个词,就一定能使自己在写作上不断提高。
考前一天亲身经历
成就高分作文
■本报刊登的高考优秀作文作者之一
■高考理科总分401分
■已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
坦白地说,我平时的作文分并不高,因为在遣词造句的应用上我并不太在行。但我觉得我能在高考中作文拿高分的根本原因是作文立意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高考阅卷老师要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作文,因此对想拿高分的考生来说,如何写出亮点最为重要。我高考作文的取材便是高考前一天的亲身经历:早上在家吃粽子讨好兆头,中午喝鸽汤为“清补”,下午看完考场拜“神树”为求高中。考试前一晚我躺在床上“回放”白天的三幕剧后,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把我们的生活搅得这么“神神叨叨”?眼下,高考已变成一种经济,甚至是一种文化,世人“言必谈高考,行必为高考”,而我早已出离愤怒了。于是,在6月7日的考场上,我将“平庸”具象为了“沦为高考奴隶的世人”之行事,将“拒绝”化作了冷观、针砭高考的“我”的思辨。我觉得,高中生作文的特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想的特质;高中生作文的魅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辨的魅力。优秀的高中生作文在立意上就应该给人一点“咬嚼”,一点“想头”。
学文科
要多读多想多写
■江苏省高考文科第一名
■文科414分
■已被复旦大学新闻系录取
我学习文科的经验是尽量多读书,这样才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语言风格,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也让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如果爱好某种风格,可以多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