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传媒广告网媒体广角 → 文章内容 → 台湾学者傅佩荣南京谈国学

台湾学者傅佩荣南京谈国学

作者:佚名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2010-12-18 9:36:07

台湾学者傅佩荣南京谈国学

30读儒 40读道 50读《易经》

    ▲

    傅佩荣

  “40岁以前接触的都是儒家的思想,40岁以后开始专心研究道家思想,50岁以后就研究《易经》。”作为首位参加《百家讲坛》节目录制的台湾学者,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近年来在内地不断传播哲学和人生,凭借自己独特的见解、生动风趣的语言,受到了内地观众的喜爱。昨日,傅佩荣应邀来南京演讲,并在下榻的江宁百家湖畔的酒店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心中有父亲留下的“灯塔”

  一年有200天在台湾和内地进行各种演讲,从文化中心到学校,从行政机关到社团,都留下了傅教授的身影和足迹。他的“哲学与人生”讲座往往场场爆满,昨日,他从台北直飞南京,只停留一天,今天已经在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上。傅佩荣的精力十分旺盛,他说原因来自心中有“灯塔”。傅佩荣告诉记者,1947年,他的父亲从上海去了台湾,负责沿海岛屿的灯塔管理,“巧的是,长大后我考进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读的是哲学专业,其实,哲学就如同给人生指明航向的灯塔。”

  傅佩荣说,开始他接触的是西方哲学,后来受到国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的影响,才有机会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再转到中国哲学来。“有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这是一种误解。哲学就是怎样从人类相似的经验中提炼出一种智慧的东西,而智慧必须首先是完整的,并且是根本的。我想东西方的智慧,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

  谈到两岸讲座有何不同的感觉,他说他主要在大学演讲,“台湾的学生听演讲后会提出很多问题,常常让我下不了讲台,内地学生提问题的比较少。”

  国学受益十年后才见分晓

  前几年,随着《百家讲坛》的推动,民间掀起了一波国学热潮。对此傅佩荣认为挺正常,“国学发展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普遍推广、回溯经典、经典与实践的结合。前几年的国学热其实就是一个媒体向大众普遍推广的阶段,而现在国学退烧,就到了回溯经典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应该回到儒家、道家等经典之作中。”

  他认为,这三个阶段跨度可能会持续10年左右的时间,“因为现在三四岁的小朋友开始学习国学,10年后等他们这一批长大了,国学发展才能进入第三个阶段。那时候国学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实践结合,产生其真正的影响与作用。那时我们才能真正的受益。”

  “我们要从古代经典国学中学习什么?我想应该是那些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原则。不过,一定要注意,必须将古代经典同现代生活经验相结合,重新加以解释,否则经典只会成为教条。”傅佩荣就告诉听众国学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所在。作为首个台湾学者走上《百家讲坛》讲“孟子的智慧”,傅佩荣在大陆几乎把“孔孟老庄”都讲了个遍。记者问他这四个先贤中,最欣赏哪位?他立马说,“最崇拜孔子,最喜欢庄子。”

  《易经》探讨“变化”非算命

  傅佩荣告诉记者,他的新作《易经入门》刚刚由北京博集天卷图书公司策划出版。从儒家到道家,再到《易经》,他试图想告诉大家,普通人也应延续这样一个轨迹。“在我个人看来,三十岁时应该多读儒家,因为它强调个人与人群的关系,个人好社会才会好,年轻人需要儒家的这种鼓励;到40岁以后,事业上有成败得失,跟人相处有愉快也有不愉快,此时就应该读读道家,因为庄子劝人看开,教导人们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而到50岁以后,很多人成就了一番事业,此时决策很重要,所以学习《易经》,掌握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是有好处的。”

  众所周知,《易经》神秘而富有智慧,但是会使人联想到迷信、算命。“这是误解,《易经》是探讨‘变化’的书,内容有义理与象数两部分。义理提醒我们如何做人处事;象数则可用来占卜,揭示变化发展的趋势。”

  谈到《易经》的现实意义,傅佩荣强调:“要避免将占卦看做投机取巧的手段,而是要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就目前身处的情况看各方面的信息,打开心灵之眼。”

  本报记者 蔡震 文/摄


<台湾学者傅佩荣南京谈国学>-: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