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传媒广告网媒体广角 → 文章内容 → 直面媒体新格局 纵论党报新发展

直面媒体新格局 纵论党报新发展

作者:佚名  来源:天津网-数字报刊  发布时间:2010-10-26 20:33:39

  五项探索换来三大丰收

  南方日报总编辑 王春芙

  当前,国内外形势快速变化、传媒行业迅速嬗变、受众及其阅读趋势不断演变,党报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挑战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创新才有作为。”南方日报总编辑王春芙说。

  王春芙介绍说,为了顺应传媒业发展的大趋势,《南方日报》在理念、战略、市场、机制、版面五个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新的探索,获得了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走出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党报的新路。

  在理念创新上,《南方日报》实现了从“内容提供商”向“信息服务商”转变,在原创内容、深层次信息和终端渠道上进行开拓。在战略创新上,《南方日报》以“本土”和“专业”的优势全面进军广东省各级市场,同时加强省内跨区域合作。在市场创新上,《南方日报》以品牌影响力为依托,推动商业广告和高端品牌广告的运营。通过大型采编策划、介入会展经济等形式,发展高端广告。形成了一条“通过精心策划,为广告客户提供优质的承载平台,为报道找冠名商”的广告运营模式。在机制创新上,《南方日报》成立了南方日报经营公司,将广告、发行、项目经营下设为子公司,开拓新业务增值点。在版面创新上,《南方日报》推出封面版,采用“标题+精要”的模式进行内容导航,同时报纸版面扩至24版,力求让党报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从工作报道中读到“养分”

  贵州日报总编辑 霍邢平

  《贵州日报》的总编辑霍邢平介绍说,贵州是一个农业大省,在《贵州日报》一年之中的大多数月份,农村经济报道的数量一直居于版面新闻构成的首位。然而,因为媒体的受众大多集中在城市,除职业原因引发的工作性读报外,对农村经济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而且农村经济报道为工作服务的比重也较大,显得“工作味”较浓,这就使得党报农村经济报道面临着一些窘境。

  以霍总为首的集团领导意识到报纸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必须要树立强烈的读者意识。霍总提出,树立读者意识,就是要分析读者所在、读者所需,研究读者的阅读特点和审美情趣,让读者意识对记者和编辑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通过新闻稿件得以表现。这就对党报经济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增加故事性、趣味性,另一方面,既然“工作味”无法避免,就要让这种“工作味”变得真正有“味道”。

  霍总对记者说,贵州日报针对农村经济报道的特点,主要从两方面入手,来增强读者意识。一是增加有效信息含量。新闻报道的信息含量直接影响到报道的质量、传播效果。一种产品是否成为商品,要看它是否最终被消费。媒体传播的信息是否有效,要看信息是否抵达读者,在读者头脑中留下印记,只有读者记得住才是有效的信息。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读者的关注度,多提供真实、有用、有价值的信息。二是提高报道的指导性。农村经济报道有较强的工作性,就是要让读者能从报纸上得到工作“养分”,除传达政策外,更重要的是从“角度”和“深度”入手,为读者提供新的视野和新的思维。

  做社会进程的参与和推动者

  宁夏日报总编辑 沙新

  沙总编认为,如今党报的主要问题,是有地位但却没有影响力,党报的地位是党和政府给的,却不是市场给的。如何吸引公众的眼球,赢得大众的关注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此次全国党报总编辑会议之前,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刚刚主办了纪念“银川会议”全国报纸总编辑黄河金岸行活动。1990年,第一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银川召开,会议在报纸“图文并重,两翼齐飞”问题上达成共识,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报纸的“图文并重”进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沙新表示,如今党报需要改革,就必须放下架子,在继续担当好船头瞭望者和历史记录者及见证人的同时,努力做社会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宁报虽在西部内陆,但地缘劣势并没有窒息宁报人的想象力,近年来,宁报集团大力发展内容产业、文化创意和会展经济,不断拓展媒体发展空间。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宁报集团却在这一时刻充分发挥品牌优势,进军会展经济领域,于2009年上半年牵头承办了“首届中国西部(银川)房·车生活文化节”,将做大做强报业经济与促进省际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文化节首日,参观者超过20万人,短短7天,直接拉动消费近14亿元,打破了宁夏乃至西部同类展会多项纪录。乘胜追击,宁报集团还牵头承办了“首届中国西部(银川)服装服饰艺术节”,将会展经济与创意经济、演艺经济有机结合。通过策划举办大型节会,报业集团为自治区探索出了“政府主导、媒体策划、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会展经济之路。

  “特殊商品”要自己找饭吃

  山西日报副总编 杨晓宁

  在当今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省级党报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杨晓宁认为,一方面,党报作为机关报,在坚持正确导向、引领社会舆论方面有无限的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义务;另一方面,党报和其他报纸一样,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必须吸引读者,赢得受众,在市场经济中自己找饭吃。

  责任重大,市场无情。任何一个媒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都必须有独特性,有准确的定位、鲜明的特色。《山西日报》的做法是,以“做大做强主流新闻”为主攻目标,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努力发挥在众多媒体中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首先,把握政策走势,服务全省大局,发挥党报宣传党的中心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其次、准确报道突发事件,正确引领社会舆论,发挥党报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权威发布”优势和正确引导作用。此外、新闻评论高人一筹,典型深度报道强人一分,发挥党报新闻评论和典型深度报道的旗帜和方向作用。近年来,《山西日报》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了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办报水平,进一步增强党报的导向性、思想性、新闻性、可读性,《山西日报》在去年初进行了新一轮改版,创新、完善激励机制,深入基层抓典型,出现了比策划、比稿件、比版面、比贡献的良好工作氛围,保障了办报质量的稳定提高。

  大小“三贴近”需要先“变脸”

  重庆日报总编辑 牟丰京

  党报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办报理念,在当好正确舆论“领头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真正办成导向正确、传播有力、覆盖广泛的大报。要想实现党报“更权威、更专业、更创新、更有效”的目标,就必须继承传统,解决痼疾,实现一大一小两个“三贴近”。

  所谓大“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是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但是针对党报从内容到文风、到形式,都存在不够贴近读者的痼疾,同时还要开展小“三贴近”。

  一是提供更加贴近读者需求的内容。要多提供有重大参考价值的深度报道,多提供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尽可能减少新闻性不强、价值不大的报道。

  二是运用更加贴近群众的文本。记者从采访开始就应注意抓故事、抓细节、抓新闻,要说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解决办报中的“党八股”问题。

  三是探索更加贴近读者阅读习惯的形式。看报看题,要在标题改进上下功夫,少用一些八股味的“四六句”,使标题更鲜活、更实在、更有吸引力。此外,还要在版面包装上下功夫,改变传统党报的刻板面孔,大胆运用各种版面语言,重视图片、美术、图表、图示、导读的使用。

  五步之内要夺人眼球

  甘肃日报总编辑 马克利

  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甘肃日报》总编辑马克利。作为一名资深新闻工作者,马总对党报的改革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党报的影响力现在遇到挑战,必须走改革之路,如果还不改革,可能会导致党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他说:“创新内容,创新形式,扩大影响力,把党报办得让广大人民群众爱看,这才是党报改革的着力点。”

  马总认为,要让广大群众爱看党报,就是要解决目前党报不好看的问题。报纸办得不好看,首先是内容不好看,也就是说内容可读性不强。过去对省级党报的定性是省委机关报,它的读者主要是由科级以上干部组成的读者群,这种定性限制了党报的延伸性。党报只有走出这个误区,面向大众,才会办得好看,广大群众才会爱看。

  对于党报形式的创新,他认为,党报必须适应读者的需求,满足读者的口味,迎合时代的审美理念。

  第一,版式要走都市类报纸目前流行的风格,因为它代表的是报业发展的“流行色”,读者习惯、受众满意。正是这种“流行色”,在我国很多城市培养了群众买报读报的阅读习惯。同时,要重视党报改版后的封面效应。五步之内能够夺人眼球,那就是封面效果。

  第二,党报必须扩版,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有些新闻是靠标题传递的,有些新闻还需要深度的挖掘、全面的包装才能满足读者的口味,这是纸媒的长项,也是读者看重纸媒的心理因素之一。

  大事不失声 报道要有“格”

  中国记者副总编 文璐

  “在新传媒环境下,党报要进一步提高传播影响力。这就需要更有内涵,体现出责任感和大气。”本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会议间歇,《中国记者》副总编辑文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精神内涵形成自身独特风格,形成报纸的“格”。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同时也是吸引读者关键。

  党报的引导、传播能力,不是来自于某一次报道,而是由长年累月无数报道积累形成。她认为,报纸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热点事件关注、追踪、引导,大事不失声,加强监督力度,进而推动相关部门、政策的完善和改进。党报应更体现出自己鲜明的风格,通过评论的深度、锐度,让人们感受到党报的影响力。“通过改革,天津日报有了长足的进步,期待将来有更好的表现。”

  在这一形势下,对记者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具备全媒体素质的专家型记者。“在利益、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并不容易,需要具备追踪真相的毅力和能力,而不能是‘贵族’记者。”

  时政报道:加强策划动态求变

  河北日报副总编 吴永华

  “面对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面对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身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只有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才能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这是参加本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会议的《河北日报》副总编吴永华在谈到“舆论新格局下的党报创新发展”时提出的观点。

  如何做到“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吴永华告诉记者,在新闻实践中,他们深深感到,一定要逐步强化党报的策划功能,增加时政新闻报道的增量空间。近年来,国内新闻界对新闻策划的问题越来越重视,但大多数新闻策划集中于可以预知发生时间的重大主题活动或党委、政府不同阶段推出的中心工作。而今后,党报的各类新闻策划应要敢于突破策划禁区,实现时政报道动态求变;提高新闻策划敏感性,实现快速反应,并通过在重大主题报道、突发事件报道和深度新闻报道领域的不断探索,不断提升影响力、公信力。

  在此基础上,党报的正面宣传报道策划,还需要紧紧围绕领导关心以及群众的需要。找准结合点,准确把握社情、民情、舆情,梳理人们对当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看法,摸清人们心中存在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深入探索舆论引导的思路与对策,使报道在短时间内形成关注热点,增强传播效果和引导、影响力。


<直面媒体新格局 纵论党报新发展>-: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