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早准备
教材用书可“代代相传”
入学时新生都会领到一部分新书,但这些书并不是大学所学课程的全部教材。其实,有很多教材学校是没有强迫学生购买的,学生完全可以从学校BBS或其他途径买到学长们用过的教材,价格比新书要优惠得多。这些书等用完后,如果觉得没有收藏价值完全可以再转手卖给需要它的学生。
心态篇
认识并塑造自我
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情绪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而新生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事业奋斗的自信心。
许多同学考进大学后,突然发现在“高手如云”的班集体中,自己原来的优势不复存在了,这种“失落”感的造成是因为在中学里面,学习成绩的好坏,一直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但是进入大学后,竞争的内容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等,都成了比较的内容。在这种比较之下,有的人会因为低估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使自我评价过低,造成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更有甚者会为了避免挫败感而封闭自己。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对自己做出公正的全面的评价,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也可以补偿自己的不足。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魅力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和测试,将为你做出科学的自我评价提供有益的帮助。
接触并适应社会
由于大学的校园范围比较大,所以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是熟悉校园环境的一个最快捷的方法,大多数的高年级同学都比较愿意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另外,向老乡请教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些新生在熟悉环境后,感觉对大学生活有“幻灭”之感。抱怨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图书资料贫乏,甚至怀疑自己当初拼搏是否值得。这是因为他们在入学之前,在心中将大学过于美化,面对现实校园而产生的失落感。虽然,这些年高校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赶不上发展的需要,如这几年的“扩招”,使得许多大学校舍和师资非常紧张。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更需要新生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相信环境并不能决定一切,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也可以达到不同的发展水平。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优势,使个人的能力与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与提高。
大学新生除了熟悉校园环境,还应该主动接触这个社会环境。把自己关在大学校园里面闷头读书,对外面的社会不闻不问,是永远也不会适应社会环境的。勇敢的走出“象牙塔”,到校园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不逃避现实也不做无根据的幻想,有目的的进行一些有益有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认清楚自己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的实际位置。
独立并管理生活
刚入大学的新生,首先应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要学会准时起床、运动,学会自己料理床铺,收拾房间,学会自己洗衣服,缝补衣服,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和同学进行交流就更好了,因为同学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独立生活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对钱财的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