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
大四学生技惊海外
郑悦所说的“全英语环境”,指的是学院在每年入围的万余名新生中,在5000名计划外自考本科新生中招募100名高考成绩优异甚至放弃二本三本、甘愿跳出通过自考获取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的藩篱,投身于一个攻读五年不拿国家学历、创造全外语环境、培养准同声传译、自主创业、挑战固有人才观、号称“敢死队”的翻译研修学院。学院不仅为这100人提供五脏俱全却不增加任何费用的封闭式独立校区,还营造了一个五年不得讲汉语、甚至校卫都得说英语的全英语语言环境。
当丁院长的这一决策刚一出台,老一辈教育家、翻译家的原西安外国语大学院长孙天义教授拍案而起亲自规划并执教,原西安交大外语系主任郝克琦教授、原西安外国语大学资深教授刘毓麟教授和高广文教授、原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系主任宋飞教授、原西北大学外语系主任冯伟年教授等毅然加盟,小小的一片方寸之地,云集了陕西省各路翻译界顶类人物!
丁院长将这一探索在国际翻译产业论坛上宣讲,经久不息的掌声引来了与会的世界汉英同传强校——美国蒙特雷翻译学院院长的又一声炸雷,他亲赴西译挑选了5名大四学生赴美攻读硕士学位,为联合国培养译员,每年奖学金一万美金!香港理工大学连续两年挑选了42大四学生名攻读硕士,首批17名已以30—40万年薪纷纷在港就业。西译自主创新的翻译研修生院,正迎来越来越多的惊羡目光和橄榄枝。
优质生源相约西译
朗朗书声响彻校园
西译“冠军”旋风的身后虽是西译创新的“敢死队”,然而,西译成功的基因却是因为她为有志青年浇灌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生源,迄今还被大多数民办院校视为生命线的“数量”,在年年万余名新生入围的西译生源战略中,生源的概念早已升华为优先于“数量”的“质量”。5年前的7月,全国各大媒体的西安翻译学院通栏招生广告赫然写道:“统招生仅录第一志愿,谢绝第二志愿”,“计划外自考生也必须高考上线”!同行者虽瞠目结舌却无力效仿,前者的“谢绝”有点狂妄,后者的“上线”却独具匠心。有人说,上线考生还上什么自考?殊不知,上线不等于录取,高考划线总留有20%的余度,西译人一反“烧七八十度的水”的“第二希望工程”初衷,改烧九十度的水了,何况西译的独特模式、严格管理和品牌效应还吸引了不少放弃其它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录取生!
曾几何时,“宽进严出”成了民办院校理直气壮于“来者不拒”的招生信条和挡箭牌。“严出”谈不上,民办院校也断然没有不毕业的,“宽进”却扎扎实实地被偷换成“来者不拒”。一度成灾的社会自考班,打着与主考院校联合的金字招牌,管他是高中毕业还是初中毕业,只要交钱就都摇身一变成为“大学生”,自考能不能通过,就不再是学校的事了。
西译拍案而起!清华北大为什么是清华北大,不就是因为700分的优质生源吗?民办院校先天不足被强制性地排到了第三第四生源阵容,对优质生源望之项背,难道不能自己营造相对优质生源吗?西译的一句“改烧90℃的水,自考生也须高考上线”,石破天惊于民办高教领域,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牺牲!
“效益,什么是效益,为在校生最大限度地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大学生,这就是最大的效益”,可丁祖诒却这样认为。
“孟母为什么要三迁,不就是要选择更好的周边环境吗?如果西译仍然贪图数量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不管什么程度的学生和什么品德的学生都来者不拒,那么好学生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