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天,孩子们就怕画不干
下午“色彩”的考题同样让考生感觉比较开心。南艺考场外,南京江宁中学的雷同学一口气报出考题上的十样物品:砂锅,还是带两只耳朵那种;一个酒瓶;一只装着红酒的高脚杯;一个正方形的白色瓷盘;六个小西红柿;两个苹果;三个梨;一串葡萄;几块面包;一听可乐。记者对比去年考题,发现今年要画的物品竟然多出了6样,去年画布上只有一瓶冰红茶、不锈钢水壶、陶罐和透明的玻璃杯。一下多出了这么多东西,来得及画吗?雷同学信心满满地说:“两个半小时就画完了,因为画中的物品已经训练过多次了。”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十余名考生,大家都反映虽然要画的东西多了,但不难画。
溧水第三高级中学的美术老师李明分析说,今年的色彩题题目出得不错,能考出学生水平。他认为难点可能就是砂锅的玻璃盖子。“拉开档次就在这个玻璃盖儿上了。”
“等候区”里
听家长们念苦经
一年几万块 大人孩子都很苦
由于天气原因,南京艺术学院考点开放了食堂作为家长和送考人员的“等候区”避雨。
早上6点多就从江宁赶来送考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今年是复读的。她说,孩子平时的美术专业水平就不错,都在260分左右,但去年“栽”在了“老人像”素描上。张女士向记者倒了苦水,其实艺考生无论在经济、精力上的投入都比普通高考生要多得多。“今年给孩子报了一个复读班,一年学费就在三万六左右。我们这还算少的,不少学美术的花八九万都不足为奇。但孩子有兴趣,我们做家长的‘省自己’也不能‘亏孩子’啊。”张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一般早上8:00上课,课后还要练画,一画就到晚上10点,回去后还要再做其他的功课,很少在夜里12点前睡觉。“很多人说艺考是捷径,艺考生功利,其实很多孩子真的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才坚持下来的。”
陈女士的孩子是行知中学美术班的应届生。陈女士告诉记者,今年九月下旬停课后,孩子就去杭州上了强化班,3个多月的费用在1万元左右。其间孩子和一个同学在美术班附近的宾馆租了一个房间,一个月吃住花费也需2000元左右。除此之外,500元一堂的“名师课”也给孩子上过几次。虽然为了孩子的“美术梦”注资不少,但陈女士认为,家长再怎么苦远比不上孩子自己吃的辛苦多。她告诉记者,不少美术考生都是天南海北地求师上课。“都是十八九岁的孩子,一个人去外地上课、考试,逢年过节都不能回家,其实真的很累。”
溧水的王女士前晚就带着孩子赶到了南京,因为孩子晕车,需要提前到休息一下。“我们家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好。高二的时候小孩要学美术,我们也同意了,一年花6000块,暑假还要交补课的钱。但我们还算花得少的,人家小孩都到处拜师,我们没条件,只能在学校跟着老师学。”说到这儿,王女士显得有些惭愧。
分析
工作不好找 毕业后大多改行
经过漫漫艺考路,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可是考上大学之后的艺术之路究竟怎么样呢?在省教育厅近几年公布的就业白皮书中,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多年来一直比较靠后,很多毕业生选择的是灵活就业。而且,为了找到谋生之路,很多毕业生不得不放弃专业。
记者采访一位前年某院校国画专业的毕业生。他说班上共30个人,现在与专业有关的只有一个在拍卖行做鉴定工作,其他的有人在广告公司;有人在电视台做摄像;有一个更离谱,在负责拆迁。
在南京新街口一家公司工作的张先生以前是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的。一年光学费就要一万多,加上其他方面的开支,大学四年花费达12万。虽说如今张先生年薪六七万,在同学中算是好的,但他舍弃了老本行:原本他学的是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