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迎来61岁生日 创办初期孕育市场意识- 报纸传媒网

网站首页 报纸刊例 媒体资讯
区域市场 媒体对比
报纸折扣 媒体平点
报纸简介 电 子 报 报业集团 排 行 帮 报纸分类 投放指南 行业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报纸传媒媒体资讯 → 南方日报迎来61岁生日 创办初期孕育市场意识 · 网站访问量: 4838846

南方日报迎来61岁生日 创办初期孕育市场意识

作者:佚名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4/6/7 11:38:00
报业集团在线支付
 路标

  ■光复中路48号

  敌机炸弹

  在报社附近炸开

  报社诞生地位于光复中路48号,是原国民党政府南逃广州后《中央日报》的临时报址。那时,从工作到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但大家斗志高昂。办公楼破旧、狭窄且不说,电话也时时不通,且经常停水停电,这给靠晚上编辑、排版等出报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保证出报,经营部门的同志每天都要“陪”编辑上夜班。停电了,点上蜡烛和煤油灯;稿纸、墨水不够用,立即补充。

  当时百废待兴,报社工作人员过着清贫生活。有时晚上听到街上叫卖云吞面的竹板声,记者编辑们垂涎欲滴,便两人合买一碗云吞面来解馋。由于大家多是从香港等地回来,只能在办公室打地铺。部分工人则用报纸或卷筒纸皮铺地,蜷缩在楼梯底下打盹。

  由于印刷设备落后,而且每天的报纸大样要送中共华南分局审查,因此每天报纸要到早上七八点后才可以分发。报纸一部分送给领导干部,一部分零售,最大一部分是订阅。报童们多靠走路来派送,但因为订户不多,所以上午基本都可以送到。

  记者采访也是靠两条腿走路,偶然坐一回车就算是一种享受了。1949年11月11日,广州市举行庆祝胜利大游行,年轻的女记者岑荔丹,步行往会场采访,边走路边做笔记,被中央新闻记录片的摄影师摄入镜头。后来,南方日报原副总编辑何继宁观看《解放了的中国》一片时,看到她的身影不禁惊叫起来:“这不是岑荔丹吗!”她可能是新中国诞生后第一个上电影的南方报人了。

  解放初期形势是严峻的,曾经有敌特分子朝记者开枪。当时晚上要戒严,有的记者采访晚了,在路上被解放军扣查。1950年3月3日,报社诞生刚好130天,国民党派飞机对黄沙码头一带进行轰炸时,隐蔽在城里的特务不断发射信号弹为敌机指引轰炸目标,一些信号弹就在报社上空爆炸。当日下午,何继宁正好外出送信回来,离报社虽然只有几百米,在一处骑楼底目睹惊心动魄的一幕:敌机从空中俯冲下来,我防空机关炮在敌机尾巴开花,敌机扔下的炸弹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1949年11月,从香港运回一台有“纸老虎”之称的美国司高脱铅印轮转机———这是经朱德总司令批准,由报社借用中央党费购买的。由于美国封锁新中国,连机器图纸也不给我们。但经过广州重型机器厂师傅的支援,“纸老虎”终于发起威来。

  那时经典

  在广州光复中路48号,办报条件虽然异常艰苦,但南方报人依旧斗志高昂,写就了一篇篇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好文章。

  《新的中国,新的南方—————本报的发刊词》

  《新的中国,新的南方—————本报的发刊词》就是一例,这篇文章是时任南方日报总编辑曾彦修精心撰写的。

  自1840年硝烟从虎门升起,此后的漫漫一百余年,神州大地战乱频仍,鲜有宁日。广州解放后,20万军民走上街头欢庆广州解放,国旗飞扬,歌声动地,口号震天,全市欢腾。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发刊词用气势恢宏的语言昭告世人:“广州解放了,中国最后的一个头等大城市解放了,国民党匪帮在中国大陆上最后的一个巢穴倾覆了。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庄严的国土,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扬子江口,北起黑龙江,南到珠江口(除了少数地方人民解放军还来不及去的以外),都全部成为中国人民自己的土地了。”

  南方日报没有一味陶醉于解放的喜悦,而是用清醒的笔触为广东人民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广东人民今后长远的任务,就是大力开展建设工作,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之下,大步前进,建设人民的新民主主义的新广东。”

  回忆起创刊号出版的那几天,曾彦修说:“我是随着南下干部坐大卡车于广州解放的两三天后进城的,等了几天,杨奇同志来了,这才真正动起手来。”

  曾彦修没有具体介绍过他写创刊词的经历,但记得的人都说,整篇创刊词都是创刊总编辑曾彦修精心撰写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革命激情,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这篇发刊词的最后一段,可以说是南方日报人的“宣言”:“本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华南分局的机关报;也是华南人民意志的传达者,除了中国人民和华南人民的利益之外,我们没有别的利益……”

  《黄秀珍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

  1955年3月25日,一篇名为《黄秀珍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的批评报道,出现在南方日报“党的生活”专版。

  黄秀珍,其时为阳江县第二区沙岗乡的工作组组长、第二区民主妇女联合会主任。报道借黄秀珍的言行反映她对群众疾苦的漠不关心———

  当沙岗乡遭受旱灾出现历史性春荒,有农民靠吃椰菜过日子的时候,黄秀珍说:“沙岗乡地瘠民贫,向来收成不好,年年都闹春荒。农民本来就不够吃,有什么相干呀!”“农民没有吃,卖些衣物换米是平常事。”

  省委机关报发表长篇文章,批评一个乡的工作组组长,震动之大可以想见。南方日报的批评力度为何如此之大?报道作者丁辛人认为,这与当时全国、广东的政治气候密不可分。

  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四书记的陶铸,曾在华南分局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报纸要加强批评,要敢于与一些违法乱纪和各种落后倾向作斗争。南方日报响应这一指示,确定了开展批评工作的指导方针,并结合1955年春夏间广东出现的严重的春旱和春荒,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这篇批评报道。

  文章见报后,社会反响强烈。南方日报又在“党的生活”专版开辟了《学习龙首乡精神,批判黄秀珍思想》专栏。华南分局组织部向各地组织部发出了关于组织党员踊跃参加南方日报《学习龙首乡精神,批判黄秀珍思想》讨论的通知。一场广泛的群众性讨论就这样展开,讨论延续了3个月之久,对推动当时全省的抗旱斗争和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人民日报专门约请南方日报写了一篇《南方日报怎样动员和组织群众为战胜自然灾害而斗争》的经验文章,在1955年6月下旬的人民日报上登出。

上一页  [1] [2] 


<南方日报迎来61岁生日 创办初期孕育市场意识>-: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报业集团在线支付
报纸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